《谒金门·风乍起》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这首词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之所以烦愁的缘由。全词运用细致、委婉而又简练、生动的描写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风乍(1)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2)鸳鸯香径里,手挼(3)红杏蕊。
春风忽地吹起,吹皱了一池塘的碧水。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斗鸭(4)阑干独倚,碧玉搔头(5)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6)。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1)乍:突然,忽然。
(2)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3)挼:揉搓。
(4)斗鸭:以鸭相斗为戏。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独:一作“遍”
(5)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6)鹊喜:古人谓闻鹊喜为喜兆。
《谒金门·风乍起》是众多以闺怨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可能作者另有寄托,但本事不明,创作时间也难以考证。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一的记载,李璟曾责问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吓得冯延巳只好涎着脸皮说:“未如陛下‘小楼吹砌玉笙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