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景叙情,以烟霞泉石的真淳古淡,反衬出尘世的污浊纷攘,寄托了词人蓄之已久的“尘泥免相浣,梦寐见清颍”的思想情趣。全词语句清新自然,诗意又古朴雅致。全篇自然倾泻,真情实感流露笔端。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4)。回头洛阳城阙(5),尘土一何(6)深。前日(7)神光牛背(8),今日春风马耳(9),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10)侵。
八节滩的急流声回荡在龙门峭壁间,林木参天笼罩在秋气中。回头看看洛阳的城楼,尘土是那么的深厚。以前我们像王衍一样旷放超逸,到现在行为也不被世俗人所理解,由此可见古人的心性。不要计较尘世功名得失,徜徉山水,怡然自得,白发自然不容易长出来。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11)。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12)。我有一卮(13)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14),山水有清音。
龙门的风景像山阴道一样美不胜收,是我生平梦想最好的地方,留待以后再来游览山水。我有一杯芳香的美酒,招呼多情的山花,可人的山鸟,陪伴我饮酒赋诗。不必需要那些乐器,山水自有美妙的声音。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
(2)李长源:即李汾,字长源,太原平晋人,为元好问“平生三知己”之一,以才华卓绝、磊落有气节知名当世。
(3)龙门:又称伊阙,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两山对峙,东为香山,为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归隐处,西为龙门山,石壁峭立,伊水自其中流过。相传大禹治水在此疏流。
(4)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此二句写龙门山水胜景。
(5)城阙:指城楼。
(6)一何:何其,多么。
(7)前日:以前。
(8)神光牛背:典出《世说新语·雅量》:晋王衍为族人所辱,不以为意,与王导同乘车时劝导说:“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注云:“盖自谓风神英俊,不至与人校(计较)。”神光,眼神,目光。
(9)春风马耳: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喻对外界议论置若罔闻。李长源好议论,性偏躁。以上两句有劝勉之意。
(10)二毛:头发花白。
(11)山阴:在今浙江绍兴,古代著名风景名胜之地。《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使人应迎不暇。’”此谓龙门美景甚多,如同山阴道。
(12)留眼更登临:化用杜甫《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船经一柱观,留眼共登临”。
(13)卮:酒器,容量四升。
(14)何必丝与竹:此句化用左思《招隐》:“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丝竹:指琴瑟、箫笛等乐器,此泛指乐器。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该词作于金宣宗贞祐四年丙子(1216),这一年,诗人在女几山躲避兵乱,与李长源分别。后又从洛阳返回三乡与李长源一起游龙门。该词便是游龙门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