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平澹然判官

王维 〔唐代〕 王维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平澹然判官》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送友人出塞的情景。前六句刻画描摹了出塞途中的艰苦以及边塞地区的偏远苦寒,最后写平澹然判官的守边职责,显示了平判官的磊落壮怀。全诗风格悲壮,形象生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不识阳关(1)路,新从定远侯(2)

不认得边塞的道路,您刚刚跟从像班超那样的将军出征。

黄云断春色,画角(3)起边愁。

边疆带沙的黄云隔断了中原的春色,军中画角的声音唤起了边将的忧愁。

瀚海(4)经年(5)交河(6)出塞流。

瀚海要走一年多才到,交河水远远地流出塞外。

须令外国使,(7)月氏头(8)

您要让那些外国的臣使,知道当年匈奴用月氏王头骨饮酒的暴行。

注释

(1)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教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后来也用来泛指远方边关。

(2)定远侯:东汉班超的封号。班超早年家贫,为官府抄书,曾经投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来投笔从戎,奉使西域,在三十一年间,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和汉朝保持贡属或和平关系,极大削弱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3)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4)瀚海:唐朝设立瀚海都督府,唐朝管理回纥诸族的羁縻都督府在今蒙古国境内。

(5)到:一作“别”。

(6)交河:最早是西域“车师前国”的都城,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设在交河故城,位于今吐鲁番市以西。14世纪窝阔台的后裔等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由于窝阔台后裔受中东伊斯兰教影响皈依伊斯兰教,他们在攻克交河后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

(7)知:一作“只”。

(8)月氏头:冒顿即位为单于后,于公元前174年前后,派右贤王领兵西征,再次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制成饮器,迫使月氏西迁。月氏,亦作“月支”,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创作背景

《送平澹然判官》这首诗中的平澹然判官大约曾是一位文臣,但有为平定边关作贡献的志向。此时他初次出赴边塞,王维作此诗以送别。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文学赏析

《送平澹然判官》此诗首句“不识阳关路”影射出这位判官初到边关,尚不习边事。次句“新从定远侯”引用班固的典故,以说明投笔从戎的壮志。虽然班固一开始作为文吏缺乏实际的边关生活战斗经验,但班固凭借自己的勇气和聪明才智,为边境和平作出了卓越贡献。

边关生活是苦涩的,颔联“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两句悲壮形象地描写出边关生活。中原的春色无处可觅,只有漫天卷着沙尘的黄云。哀厉高亢的画角声传达着军营的警示,但也唤起了边关将士的愁苦之情。“断”“起”二字工稳贴切,形象生动。

颈联“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进一步突出边关之远,也就进一步加深了第四句提到的“边愁”。这两句一时间一空间,对仗工整。

末联“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回写了平判官的职责。虽然边疆苦寒,但平判官要执行朝廷的大计,联络西域各个民族,反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暴行,要让西域民族知晓当年匈奴人的残暴行为,而不要对敌人抱有幻想。因为前六句对边地偏远悲苦的刻画描摹,末句写到平判官守边职责,更见平判官壮怀磊落。

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诗佛)

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