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时歌

杜甫 〔唐代〕 杜甫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醉时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叙述自己和郑虔的不幸遭遇,诗中充满了嘲笑和自嘲。全诗可分四段:首段是先嘲郑虔;次段是嘲自己,实际上也就是嘲笑世人;第三段则举出司马相如、扬雄,似乎是给自己解嘲,实际上是以此来进一步嘲笑当时的整个社会;末段明嘲儒术,暗讽时政。此诗既显示出朋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又表达了那种抱负远大而又沉沦不遇的焦灼苦闷和感慨愤懑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诸公衮衮(1)台省(2)广文先生(3)官独(4)

无所事事的人个个身居高位,广文先生的官职却很清冷。

甲第(5)纷纷(6)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豪门之家吃厌了米和肉,广文先生的饭食反而不足。

先生有道(7)羲皇(8),先生有才过屈宋(9)

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德高一代的人往往不得志,扬名万古却又有何用?

杜陵野客(10)人更(11),被(12)短窄鬓如丝。

我杜陵野客更受人们讥笑,身穿粗布衣裳两鬓如丝。

日籴(13)太仓(14)五升米,时赴(15)郑老(16)同襟期(17)

穷得天天在官仓买米五升,经常拜访郑老,我们胸襟默契。

得钱即相觅(18),沽酒不复疑(19)

得了钱我们往来相见,买些好酒毫不迟疑。

忘形到尔汝(20),痛饮真吾师。

乐极忘形,呼唤我和你,痛饮的豪情真是我的老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21)落。

深沉的清夜我们劝饮春酒,灯前闪烁的屋檐细雨如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22),焉知饿死填沟壑(23)

狂欢高歌像有鬼神相助,哪知道人饿死还要填沟壑。

相如(24)逸才(25)亲涤器(26)子云(27)识字终投阁(28)

司马相如有才能亲自洗食器,扬雄能识字终于要跳下天禄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29),石田茅屋荒苍苔。

先生早些赋一篇《归去来》,免得瘠田茅屋长满青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30)

儒术对我有什么用?孔丘、柳下跖都已化成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听了这些话,心里莫悲伤,我们生前相遇,把酒喝个畅快!

注释

(1)衮衮:众多。

(2)台省:台是御史台,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当时中央枢要机构。

(3)广文先生:指郑虔。因郑虔是广文馆博士。

(4)冷:清冷,冷落。

(5)甲第:汉代达官贵人住宅有甲乙次第,所以说“甲第”。

(6)厌:饱足。

(7)出:超出。

(8)羲皇:指伏羲氏,是传说中我国古代理想化的圣君。

(9)屈宋:屈原和宋玉。

(10)杜陵野客:杜甫自称。杜甫祖籍长安杜陵,他在长安时又曾在杜陵东南的少陵附近住过,所以自称“杜陵野客”,又称“少陵野老”。

(11)嗤:讥笑。

(12)褐:粗布衣,古时穷人穿的衣服。

(13)日籴:天天买粮,所以没有隔夜之粮。

(14)太仓:京师所设皇家粮仓。当时因长期下雨,米价很贵,于是发放太仓米十万石减价济贫,杜甫也以此为生。

(15)时赴:经常去。

(16)郑老:郑虔比杜甫大一、二十岁,所以称他“郑老”。

(17)同襟期:意思是彼此的襟怀和性情相同。

(18)相觅:互相寻找。

(19)不复疑:得钱就买酒,不考虑其他生活问题。

(20)忘形到尔汝:酒酣而兴奋得不分大小,称名道姓,毫无客套。

(21)檐花:檐前落下的雨水在灯光映射下闪烁如花。

(22)有鬼神:似有鬼神相助,即“诗成若有神”、“诗应有神助”的意思。

(23)填沟壑:指死于贫困,弃尸沟壑。

(24)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

(25)逸才:出众的才能。

(26)亲涤器: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在成都开了一间小酒店,卓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亲自洗涤食器。

(27)子云:扬雄的字。

(28)投阁:王莽时,扬雄校书天禄阁,因别人牵连得罪,使者来收捕时,扬雄仓皇跳楼自杀,幸而没有摔死。

(29)归去来:东晋陶渊明辞彭泽令归家时,曾赋《归去来辞》。

(30)孔丘盗跖俱尘埃:这句是诗人聊作自慰的解嘲之语,说无论是圣贤还是不肖之徒,最后都难免化为尘埃。孔丘,孔子。盗跖,春秋时人,姓柳下,名跖,以盗为生,因而被称为“盗跖”。

创作背景

《醉时歌》这首诗大概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春,此时已经是杜甫困守在长安的第十个年头了,由于仕途坎坷,社会黑暗,诗人的牢骚愤怨自然也与日俱增。

根据诗人的自注,这首诗是写给好友郑虔的。郑虔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他的诗、书、画被唐玄宗评为“三绝”。天宝初,被人密告“私修国史”,远谪十年。回长安后,任广文馆博士。性旷放绝俗,又喜喝酒。杜甫很敬爱他。两人尽管年龄相差很远(杜甫初遇郑虔,年三十九岁,郑虔估计已近六十),但过从很密。郑虔的处境和杜甫一样很不得意。

拼音版

zuìshí

zhūgōnggǔngǔndēngtáishěngguǎng广wénxiānshēngguānlěng

jiǎfēnfēnyànliángròuguǎng广wénxiānshēngfàn

xiānshēngyǒudàochūhuángxiānshēngyǒucáiguòsòng

zūndàichángkǎnmíngchuíwànzhīyòng

língréngèngchībèiduǎnzhǎibìn

tàicāngshēngshízhènglǎotóngjīn

qiánxiāngmiǎojiǔ

wàngxíngdàoěrtòngyǐnzhēnshī

qīngchénchéndòngchūnzhuódēngqiányánhuāluò

dànjuégāoyǒuguǐshényānzhīè饿tiángōu

xiāngcáiqīnziyúnshízhōngtóu

xiānshēngzǎoguīláishítiánmáohuāngcāngtái

shùyǒuzāikǒngqiūdàozhíchénāi

wéncǎnchuàngshēngqiánxiāngqiěxiánbēi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