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乐乡县》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征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愁。全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故乡杳(1)无际(2),日暮(3)且孤征(4)。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
川原(5)迷旧国(6),道路入边城(7)。
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
野戍(8)荒烟(9)断(10),深山古木平(11)。
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如何(12)此时恨(13),噭噭(14)夜猿鸣。
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1)杳:遥远。
(2)际:边。
(3)日暮:太阳将落山之时。
(4)孤征:独自在旅途。孤,单独。征,征途。
(5)川原:山川原野。
(6)迷旧国:迷失了故乡。迷:迷失。旧国:故乡。
(7)边城:边远的小城。
(8)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
(9)荒烟:荒野的烟雾。
(10)断:断绝,停止。
(11)平:此处指景象没有变化,模糊一片。
(12)如何:为何,为什么。
(13)恨:惆怅之意。
(14)噭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晚次乐乡县》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调露年间(679-681)。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此篇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