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唐代〕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晚次乐乡县》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征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愁。全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故乡(1)(2)日暮(3)孤征(4)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

川原(5)迷旧国(6),道路入边城(7)

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

野戍(8)荒烟(9)(10),深山古木(11)

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如何(12)此时(13)噭噭(14)夜猿鸣。

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注释

(1)杳:遥远。

(2)际:边。

(3)日暮:太阳将落山之时。

(4)孤征:独自在旅途。孤,单独。征,征途。

(5)川原:山川原野。

(6)迷旧国:迷失了故乡。迷:迷失。旧国:故乡。

(7)边城:边远的小城。

(8)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

(9)荒烟:荒野的烟雾。

(10)断:断绝,停止。

(11)平:此处指景象没有变化,模糊一片。

(12)如何:为何,为什么。

(13)恨:惆怅之意。

(14)噭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创作背景

《晚次乐乡县》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调露年间(679-681)。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此篇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拼音版

wǎnxiāngxiàn

xiāngyǎoqiězhēng

chuānyuánjiùguódàobiānchéng

shùhuāngyānduànshēnshānpíng

shíhènjiàojiàoyuánmíng

作者简介

陈子昂

陈子昂(诗骨)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