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杜甫 〔唐代〕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野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野望时所见的西山和锦江景色;颔联由野望联想到兄弟的离散和孤身浪迹天涯;颈联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尾联写野望的方式和对家国的深沉忧虑。这首诗由景入题,忧时忧国,语言淳朴,感情深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西山(1)白雪三城(2)戍,南浦(3)清江(4)万里桥(5)

西山白雪皑皑护卫三城重镇,南浦边清江水长横跨万里桥。

海内风尘(6)诸弟(7)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

惟将迟暮(8)供多病(9),未有涓埃(10)答圣朝。

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丝毫劳绩报答圣明朝廷。

跨马出郊时极目(11),不堪人事(12)萧条。

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世事日益萧条令人悲伤怅惘。

注释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3)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4)清江:指锦江。

(5)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6)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7)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8)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9)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供,付托。

(10)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11)极目:极目远望。

(12)日:一作“自”。

创作背景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野望》这首诗作于定居草堂的第二年。

拼音版

wàng

西shānbáixuěsānchéngshùnánqīngjiāngwànqiáo

hǎinèifēngchénzhūtiānlèishēnyáo

wéijiāngchígōngduōbìngwèiyǒujuānāishèngcháo

kuàchūjiāoshíkānrénshìxiāotiáo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