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是宋代诗人韩淲创作的七言律诗。诗首联出句即是借用,也是即景,对句使人物出场,一位在风雨飘摇中独立吴山之巅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以下两联,夹入议论,继续申述登高引起的感慨。第三联故作平淡之语,以与上联形成跌宕;尾联以景结情,语尽而思无穷。诗虽然是借用潘大临诗起句,但全首浑如生成,写景抒情,郁勃纡盘,神完气足。在句法上,又充分吸收江西诗派特点,出入变化,不拘一格。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1)看大江。
满城的风声雨声,原来是重阳佳节悄悄地临近;我独自登上了吴山,眺望着浩荡的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2)任行藏(3)。
老眼昏花,看不清景物,我已经不再计较距离的远近;壮心开朗豁达,再不把出仕与归隐放在心上。
从来野色(4)供吟兴(5),是处(6)秋光(7)合断肠(8)。
自古以来,郊野的景色令诗人们忘情地吟咏;可眼前萧瑟的秋景,却使人黯然神伤。
今古骚人(9)乃如许(10),暮潮声卷入苍茫(11)。
古今诗人都是如此,与我相仿,我眼看着晚潮澎湃,一片苍茫。
(1)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内。
(2)轩豁:开朗。
(3)行藏:出处,行止。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
(4)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5)吟兴:指诗兴。
(6)是处:到处。
(7)秋光:秋日的风光景色。
(8)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9)骚人:诗人,文人。
(10)如许:像这样。
(11)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宋惠洪《冷斋夜话》载,潘大临说:“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有年重阳节前,窗外风雨交加,他忽然触动诗思,提笔挥写,刚写了第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有催租人上门,于是意兴索然,没有再作下去。“满城风雨近重阳”句,因其烘托场景自然入妙,尽管没有成篇,却成为千古名句。后来有不少人将这句诗续成全篇,其中以潘大临的老朋友谢逸的三首绝句较为成功。其中一首云:“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谢逸写这首诗时,重阳刚过,风雨萧瑟,他想念老朋友潘大临,所以借潘诗起句。诗写得全篇浑然,句句精绝,语短情长,令人叹绝。无独有偶,过了大约一百年,即庆元四年(1198年),韩淲在重阳前登吴山,正逢风雨,便也借潘诗发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