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

杜甫 〔唐代〕 杜甫

此忠州临江县禹祠也。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禹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首联点明游览的地点及时节,引出大禹治水的典故;颔联由远及近地描写大禹庙内部的景色;颈联写大禹庙周围的环境和氛围,庙内云气腾蒸,山下江声震耳,一派雄浑景象,暗喻大禹治水的功劳;尾联借景抒情,缅怀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邃,情感波澜起伏,笔触沉郁有力,写作章法严谨,整体气象宏丽,通过远望近观的视角转换,采用虚实结合、拟人传神等手法,收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是咏史怀古的佳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此忠州临江县禹祠也。

禹庙(1)空山(2)里,秋风落日斜(3)

大禹庙坐落在空阔的山坳,飒飒秋风伴着落日的斜照。

荒庭(4)橘柚(5),古屋画龙蛇(6)

荒凉的庙院垂着累累橘柚,古屋的壁上画着龙蛇虎豹。

云气(7)生虚壁(8)(9)声走白沙(10)

蒸腾的云气在屋壁上缭绕,深深的江水卷着白沙浪涛。

早知乘四载(11)疏凿(12)三巴(13)

大禹乘四载到处凿山疏道,终于降服三巴地区的龙蛟。

注释

(1)禹庙: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

(2)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

(3)落日斜:形容落日斜照的样子。斜,如按古音为了押韵可念xiá。

(4)荒庭:荒芜的庭院。

(5)橘柚:典出《尚书·禹贡》,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橘柚包好进贡。

(6)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

(7)云气:云雾,雾气。

(8)生虚壁:一作“嘘青壁”。虚壁:空旷的墙壁。

(9)江:指禹庙所在山崖下的长江。

(10)白沙:白色沙砾。

(11)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登山的用具),泥行乘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翘,人可踏其上而行泥上)。《尚书·益稷》:“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孔传:“所载者四,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全唐诗》注:“载”,去声。

(12)疏凿:开凿。一作“流落”。

(13)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地区。东汉末年刘璋分蜀地为巴东郡、巴郡、巴西郡。传说此地原为大泽,禹疏凿三峡,排尽大水,始成陆地。

创作背景

《禹庙》此诗当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秋天。当时杜甫出蜀东下,途经忠州(今属重庆),特地前去参谒了大禹古庙,有感而作此诗。

拼音版

miào

miàokōngshānqiūfēngluòxié

huāngtíngchuíyòuhuàlóngshé

yúnshēngjiāngshēngzǒubáishā

zǎozhīchéngzàishūzáokòngsān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