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苏轼 〔宋代〕 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纪游诗,叙述了诗人与友人端午节遍游诸寺所观所感,诗中描写了湖州五月的景物,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之后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肩舆(1)任所适,遇胜辄(2)留连。

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焚香引幽步,酌茗(3)静筵(4)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盆山(5)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忽登最高塔(6),眼界穷大千。

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峰(7)照城郭,震泽(8)浮云天。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深沉既可喜,旷荡(9)亦所便。

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幽寻未云毕,墟落(10)生晚烟。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11)清不眠。

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道人(12)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注释

(1)肩舆: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

(2)胜辄:胜:美景。辄(zhé):总是,就。

(3)酌茗:品茶。

(4)静筵:指素斋。筵,酒席。

(5)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6)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7)卞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

(8)震泽:太湖。

(9)旷荡:旷达,大度。

(10)墟落:村落。

(11)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12)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创作背景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的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写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

拼音版

duānbiànyóuzhūchán

jiānrènsuǒshìshèngzhéliúlián

fénxiāngyǐnyōuzhuómíngkāijìngyán

wēizhǐháizuòxiǎochuāngyōugèngyán

pénshānjiàncǎocāngrán

dēngzuìgāoyǎnjièqióngqiān

biànfēngzhàochéngguōzhènyúntiān

shēnchénkuàngdàngsuǒbiàn便

yōuxúnwèiyúnluòshēngwǎnyān

guīláisuǒgěnggěngqīngmián

dàorénwèiqǐndēngtóngchá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