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姥矶》是南朝梁的诗人何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抒发别情的诗,首联写夕阳美景,颔联写借赏景以解去乡之忧愁,颈联写继续赏景解忧,尾联写这忧愈解愈甚,不能自已。这首诗层次井然,步步深入,诗人对友人与故乡的真情挚爱,跃然纸上。这首诗写景状物,细微贴切,对仗工整,声韵合谐。
暮烟起遥岸(1),斜日照安流(2)。
傍晚的烟霞在遥远的岸边升起,将要落山的太阳照在平静的江面上。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3)。
我和送我的朋友一起欣赏江上的晚景,暂时化解了离乡带来的忧愁。
野岸平沙(4)合,连山(5)远雾浮。
旷野中广阔的沙滩在江流涯岸聚合,山峦间连绵起伏的缭雾冉冉浮荡。
客(6)悲不自已(7),江上望归舟。
远行的我止不住落下了伤心的眼泪,久久的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行渐远的归船。
(1)遥岸:远处的江岸。
(2)安流:流淌着的平静的江水。
(3)暂解去乡忧:傍晚时与友人一起来欣赏江景,使自己暂时去掉了离别家乡的忧愁。解,去掉。去,离开。
(4)平沙:广阔的沙原。
(5)连山:连绵不断的山峦。
(6)客:飘泊在外的人,作者自指。
(7)已:停止。
《慈姥矶》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辞家远行,友人送他到慈姥矶(在今安徽当涂县北)后即乘舟归去,诗人远望友人归舟,思乡之情油然浓烈起来而写下这首诗。
早在晋初的左思,就表达了六朝人对山水的美学观点:“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在六朝人看来,自然山水比“悲音不共声,皆快於耳”的音乐,更能渲泄人内心的痛苦,产生审美愉悦。因此,六朝人不仅创立了山水诗派,而且真正创造了山水的意境美。何逊这首《慈姥矶》正是如此。
“喜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在这里,山水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是相通的。在羁旅思乡的忧愁中,诗人信步来到江边,眼前蓦地出现了一派轻柔静谧、的丽多彩的暮天景象:蔼蔼而升的暮烟,宛如轻风托起一块白纱,婀娜娇柔、奇幻多姿、朦胧淡远。宁静的江面上,艳丽的夕阳撒下一片红宝石,晚风徐来,波光粼粼、光彩夺目。大自然敝开她那母亲般的怀抱,轻轻拥抱抚慰着游子弧独的心灵。在这一瞬间,诗人暂且忘记了羁旅的忧愁和悲伤,只觉得内心一片恬静和安然。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随着诗人心情的豁然开朗平舒,自然境象也随之阔大展开起来。诗人遥看一望无边的沙岸和重叠起伏的山雾,不由心旷神怡,如醉如痴。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江面上出现了一叶归舟。它使诗人陡然回到现实中来,又沉浸在不尽的思乡忧愁。
陆时雍曰:“何避以本色见佳,后之采真者,欲之不及”。这可谓切中肯肇,概括了何逊创作的美学特征。从这首《葱姥矶》可以看出,何逊的山水诗,善于以猜丽浅近的文辞,状写触日可见的自然景物,并在其中寄高深擊真切的人生感谓,读之使人党得“语近情遥”,“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美学推崇的最高境界。因此,何逊清新隽永的山水诗深为人们喜爱。齐梁时代虽然崇尚绮文风,但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就称,每读何诗“一日复,犹不能已”而后代有些评论家,更是将何逊与谢眺、陶濬、鲍照相提并论,显示出对何诗的特别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