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次金陵

吴融 〔唐代〕 吴融

春阴漠漠覆江城, 南国归桡趁晚程。

水上驿流初过雨, 树笼堤处不离莺。

迹疏冠盖兼无梦, 地近乡园自有情。

便被东风动离思, 杨花千里雪中行。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春归次金陵》是唐代诗人吴融晚年被贬,回归故乡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描写了连夜赶至金陵停泊,思乡心切之情溢于言表;颔联以清之笔状江南秀美之量,简淡清旷;颈联言事述怀,表现淡于名利、一心只钟情乡园亲情的心理;尾联以清新之语描写了归来的景象。全诗婉转靡丽,情景交融,感情真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春阴漠漠覆江城(4), 南国归(5)(6)晚程。

远望中春雨后的金陵灰蒙蒙的,归舟连晚赶到金陵停泊。

水上驿(7)流初过雨, 树笼堤处不离莺。

宿雨初晴,驿站前流动着涨上来的春水,江堤上绿树笼盖之处传来莺声。

迹疏冠盖(8)兼无梦, 地近乡园自有情。

踪迹远离官场,做梦也不会梦到那里,离家乡不远了,一切都使自己感到亲切。

便被东风动离思, 杨花千里(9)中行。

眼见得家乡在望,被阵阵东风吹得思乡之情更浓,杨花如雪,千里飘荡。

注释

(1)春归:春已归去,即春末夏初季节。

(2)次:停留。

(3)金陵:地名。今江苏南京。

(4)江城:即指金陵。

(5)桡:船桨。诗中代指船。

(6)趁:赶。

(7)驿:通“绎”,连续不断。

(8)冠盖:仕宦的代称。冠,冠服。盖,车盖。

(9)雪:形容杨絮。

创作背景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吴融贬官归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途经金陵(今南京),看到眼前的景象,回想起贬官,有感于此,作《春归次金陵》此诗。

文学赏析

首联起笔即作波折。望中的雨后江城,“春阴漠漠。阴云若覆;时间向晚,本不宜赶路。然而,诗人却“归桡”,连晚赶到金陵停泊,于此可见游子思乡之情。

颔联承前,写舟中所见;宿雨初晴,江水陡涨,水流尤速,它飞快地推送诗人之舟向金陵驶去,舟行之处,两岸之堤,处处为绿树所笼,黄莺藏于叶间,鸣声酉啭,足供游子珩赏。这一联景语以清丽之笔,状江南秀美之景,兼有谢眺的清旷秀丽和盂浩然的简淡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颈联由状景转而言事述怀:诗人淡于名利,故回乡途中,不交显贵,甚至连富贵梦也不做。金陵已地近乡园,诗人领略江南风物,自觉情亲,“地近”句是结穴所在,有此一句,逆笔回互,血脉动荡,通体皆活。

尾联掉尾回首,与“自有情”、“趁晚程”照应,全诗一团精神,聚而不散。末句化用韩愈《晚春》:“扬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鐾飞”之句,以滴新之语,状轻快、恬适之心情,颇有特色。

《春归次金陵》整首诗歌着笔轻柔细密,诗情悠悠回荡。诗人身逢唐末乱世,能得以返里归省,实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自然过金陵无心会友而归心似箭了。所以诗中流露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确实是唐末社会知识分子心理的反映。

作者简介

吴融

吴融

唐代诗人

吴融(850—903),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赏识,擢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诗能文。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 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