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
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刘评事虽暂时隐居,不久当复起用,而自己则事业无望;颔联写刘有谏草将由门下省采纳,尚待鹤书赴垄,诏请入朝;颈联写刘暂居莲峰之下,不久当入京师;尾联称美刘评事宠辱皆忘,欹枕读书,时惊蠹鱼从书中落下。这是一首应酬之作,用“君”与“我”相对,采用对偶的方式成文,诗中四句都是一些善颂善祷之语,并无深意,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叹。
白社(3)幽闲君暂居,青云(4)器业我全疏。
幽闲的白社只是你暂时的居处,而平步青云的才能学问我却是一窍不通完全生疏。
看(5)封谏草(6)归鸾掖(7),尚贲(8)衡门(9)待鹤书(10)。
看不久的将来你就可升任诔官回到鸾台,而今在此衡门不过是养精蓄锐等待朝廷的鹤书。
莲耸碧峰关路(11)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莲花峰高耸靠近潼关去京华之路已不太远,只可惜你去后那荷池庭院将寥落空虚。
自(12)探典籍忘名利,欹枕(13)时惊落蠹鱼(14)。
每日里我独自翻检典籍已把名利置之度外,侍着枕头读书常常见书页里掉下蠹鱼。
(1)刘评事:其名不详。
(2)永乐:河东道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县。刘评事闲居永乐,寄诗赠义山,故义山以诗和之。
(3)白社:隐士所居之地。
(4)青云:喻高官显职。
(5)看:行看,不久。
(6)谏草:谏书的草稿。
(7)鸾掖:鸾台。唐代门下省的别名。
(8)贲:装饰。
(9)衡门:横木为门,喻简陋的房屋。
(10)鹤书:征召的诏书。因诏版所用书体如鹤头,故称鹤书。
(11)关路:人关进京之路。
(12)自:自然,当然。
(13)欹枕:落枕。
(14)蠹鱼:蛀书虫,即蟫;一名衣鱼,亦蛀衣服。
会昌三年(843),李商隐在京居母丧,本年为安葬诸亲事,尝往来奔波于洛阳、河阳、怀州、郑州等地。李商隐退居太原时,曾移家永乐县,适刘评事亦此寄居,这是刘评事寄诗之后的相和之作。其时李商隐因仕途不顺,心绪不佳,故谓青云事业无望,羡慕刘的隐居,李商隐作《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此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