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门观刈蒲

李白 〔唐代〕 李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鲁东门观刈蒲》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鲁东门外农家深秋割蒲的劳动场景,蒲草经过农户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妙笔生花,富有浪漫色彩。诗人以夸张手法,赞美了蒲草的可贵与作用。刈蒲时“挥镰”、“拂水”的比喻,透露着诗人对农事劳作的喜爱,是丽句;“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则是警策之句,似有评击上层贵族奢华放纵、穷奢极侈,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鲁国寒事(2)早,初霜刈渚蒲(3)

鲁国的秋天来得早,初霜时便开始割蒲。

(4)转月(5),拂水生连珠(6)

挥镰就好象转动弯月,掠过水面生起串串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7)

蒲草最可珍贵,何必看重那龙须草?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8)

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

罗衣(9)能再拂(10),不畏素尘(11)(12)

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蹲上尘土。

注释

(1)鲁东:指曲阜城东。指曲阜城东。

(2)寒事:指秋冬的物候,寒冷时节。

(3)刈渚蒲:割水边的香蒲草。刈:割取。渚:水中小洲。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可供食用。其叶供编织,可作席、扇、篓等用具。梁简文帝诗:“渚蒲变新节。”

(4)镰:古谓之刈钩。因形曲如钩,故名。

(5)转月:因镰刀弯如新月,故挥动镰刀如“转月”。

(6)连珠:溅起的水滴像连串的珍珠,喻浪沫。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

(7)龙须:龙须草,多年生水生草本,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8)欣承清夜娱:是说夜间睡在蒲席之上感到清凉适意。

(9)罗衣:轻而薄的丝绸衣服。

(10)能再拂:可以反复拂拭。言蒲席光滑平贴。

(11)素尘:聚积的灰尘。

(12)芜:杂乱。

创作背景

《鲁东门观刈蒲》此诗作于天宝王载(746),当时李白在山东游历。

天宝中叶,自玄宗天宝元年(742)到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的七十九年里,是唐朝从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唐朝国事益非:内则屡兴大狱,屠戮驱逐忠良;外则穷兵黩武,内政不修,滥事征伐。李白流落江湖,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勉强维持生活。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亲历大唐由盛至衰的转变时期,所以李白的忧愤情愫极为深切,时常有抨击时政的诗作。

拼音版

dōngménguān

guóhánshìzǎochūshuāngzhǔ

huīliánruòzhuǎnyuèshuǐshēngliánzhū

cǎozuìzhēnguìlóng

zhīzuòchuángxīnchéngqīng

luónéngzàiwèichén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