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华胥引·秋思》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景,从川原澄映、烟月冥濛的大景与远景,写到蒲根水冷、孤角吟秋的小景与近景,渲染出一派萧瑟悲凉的环境气氛。词的下片抒发离愁别恨,词人一边嗟叹岁月蹉跎,鬓发稀白,已经无可挽回地衰老;一边怀念“舞衫歌扇”,翻检旧日情人的书信,惋惜青春不再。全词由景触情,以泪水与灯光相映作结尾,深婉凄切之情在词人自我形象的描绘中透发出来。
川原澄映(2),烟月冥濛(3),去舟如叶(4)。岸足沙平(5),蒲根水冷留雁唼(6)。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7)。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清澈的水流穿过广阔的原野,与天光云影共辉映,烟雾迷蒙中,月色昏暗,远舟像一片片树叶漂在水面。长长的河岸边是平顺的沙洲,留宿于蒲苇丛中的大雁正在寒冷的秋水中觅食吞咽。对着晓风呜呜鸣响,那是江楼上的孤角在吟唱秋意。酒后初醒,体软头晕,太阳已高高升起。
离思相萦(8),渐看看、鬓丝堪镊(9)。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10)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11)。愁剪灯花(12),夜来和泪双叠(13)。
离别的思绪相互缠绕,仔细瞧瞧、两鬓发丝已不堪夹镊。舞衫绸扇,品物依旧,可如今还有人来怜爱细看吗?细数曾经的恩爱时光,只有书箱里装满关于她的书信和诗笺。带着愁容剪下燃尽的灯芯,昨夜泪眼与烛光相互映照。
(1)华胥引:此调为周邦彦始创。陈本注“黄钟”宫,题作“秋思”,《百家词》同。
(2)川原澄映:此句化用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诗:“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3)冥濛:昏暗迷茫。
(4)去舟如叶:此句出自萧绎《燕歌行》:“那堪春日上春台,乍见远舟如落叶。”
(5)岸足沙平:此句出自何逊《慈姥矶》:“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6)唼:水鸟或鱼类吞食。
(7)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此句化用杜牧《题齐安城楼》诗中“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的句子。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此二句化用杜牧《醉题五绝》中的诗句:“醉头扶不起,三丈日已高。”
(8)相萦:相互缠绕。
(9)鬓丝堪镊:鬓发稀白,已不堪夹镊。镊:镊子,拔除毛发的用具,此作动词“拔除”解。
(10)点检:即检点。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11)凤笺盈箧:谓书箱里装满昔日的书信和诗笺。凤笺(jiān):信纸的美称,指绘有金凤的纸。箧,小箱子,如书箧,行箧。
(12)灯花:灯芯余烬结成的花形。
(13)和泪双叠:谓含泪看灯花,花形两两相叠。
据清代词学家黄苏《蓼园词选》记载,周邦彦晚年不愿与蔡京奸党合作,被逐出朝廷,由徽猷阁待制出知顺昌府、处州等地,《华胥引·秋思》此词或在顺昌府、处州两地写成。
《华胥引·秋思》此词词意绵密,守托着作者一片深心。离思相萦,霜染双鬓,表现了往昔怀念 。川原望远,秋月迷蒙,道尽了天涯失意。
词的上片抓住一个“秋”字,处处表现秋悲。“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广阔的原野,清澈的江水,朦胧的月色,远去的小舟。这些秋景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苍凉的画面,触动了行途中的词人,展开了下文。“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此处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蒲苇丛中,河水浸人,大雁在其中呷吃觅食。大雁素来南飞过冬,给景色添加了浓浓的秋意。“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词人由视觉描写转入听觉描写,他听到孤独的画角发出呜呜的声音,伴着清晨的秋风阵阵,越觉秋意悲凉,加重了他的思绪。“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词人借酒浇愁,醒来之时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了,“扶”和“怯”体现了愁绪之深,“为伊消得人憔悴”,此时他一副病怏怏的姿态,连起床都很艰难。
词的下片抓住一个“思”字,处处表现相思。“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词人开始转入自己的回忆,离别的思绪时萦心怀,反映了他心事极重,可是岁月催人老,鬓发渐渐地稀疏变白,交代了他的年龄境况。“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舞衫和歌扇,侧面指出他所思之人是一位歌女,可是如今已经不在身边,“轻”和“细”体现了词人的心思细腻。“点检从前恩爱,但风笺盈箧。”他翻开书箱,那里装满了关于她往昔的信笺,“但”字衬托了他此时的孤寂,往事已如云烟。“愁剪灯花, 夜来和泪双叠。”人们常把蜡烛熔化称为流泪,孤苦的人和泪观烛,更增伤悲;词人一夜未眠,泪眼与泪烛映照,绝妙地刻画出他的相思和凄苦。
《华胥引·秋思》全词写景从傍晚到早晨,写情又从早晨到夜晚,朝朝暮暮,内在联系紧密。词句哀婉凄切,动人心魄;走笔有如游龙,意味深厚。“川原”、“烟月”、“去舟”、“孤角”、“鬓丝”、“凤笺”、“灯花”、“叠泪”,都连着秋思,堪称绝构。作者深得言外之味,又巧妙化用前人诗句,因此它称得上是一篇写别情的动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