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秋思

周邦彦 〔宋代〕 周邦彦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华胥引·秋思》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景,从川原澄映、烟月冥濛的大景与远景,写到蒲根水冷、孤角吟秋的小景与近景,渲染出一派萧瑟悲凉的环境气氛。词的下片抒发离愁别恨,词人一边嗟叹岁月蹉跎,鬓发稀白,已经无可挽回地衰老;一边怀念“舞衫歌扇”,翻检旧日情人的书信,惋惜青春不再。全词由景触情,以泪水与灯光相映作结尾,深婉凄切之情在词人自我形象的描绘中透发出来。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川原澄映(2),烟月冥濛(3)去舟如叶(4)岸足沙平(5),蒲根水冷留雁(6)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7)。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清澈的水流穿过广阔的原野,与天光云影共辉映,烟雾迷蒙中,月色昏暗,远舟像一片片树叶漂在水面。长长的河岸边是平顺的沙洲,留宿于蒲苇丛中的大雁正在寒冷的秋水中觅食吞咽。对着晓风呜呜鸣响,那是江楼上的孤角在吟唱秋意。酒后初醒,体软头晕,太阳已高高升起。

离思相萦(8),渐看看、鬓丝堪镊(9)。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10)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11)。愁剪灯花(12),夜来和泪双叠(13)

离别的思绪相互缠绕,仔细瞧瞧、两鬓发丝已不堪夹镊。舞衫绸扇,品物依旧,可如今还有人来怜爱细看吗?细数曾经的恩爱时光,只有书箱里装满关于她的书信和诗笺。带着愁容剪下燃尽的灯芯,昨夜泪眼与烛光相互映照。

注释

(1)华胥引:此调为周邦彦始创。陈本注“黄钟”宫,题作“秋思”,《百家词》同。

(2)川原澄映:此句化用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诗:“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3)冥濛:昏暗迷茫。

(4)去舟如叶:此句出自萧绎《燕歌行》:“那堪春日上春台,乍见远舟如落叶。”

(5)岸足沙平:此句出自何逊《慈姥矶》:“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6)唼:水鸟或鱼类吞食。

(7)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此句化用杜牧《题齐安城楼》诗中“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的句子。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此二句化用杜牧《醉题五绝》中的诗句:“醉头扶不起,三丈日已高。”

(8)相萦:相互缠绕。

(9)鬓丝堪镊:鬓发稀白,已不堪夹镊。镊:镊子,拔除毛发的用具,此作动词“拔除”解。

(10)点检:即检点。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11)凤笺盈箧:谓书箱里装满昔日的书信和诗笺。凤笺(jiān):信纸的美称,指绘有金凤的纸。箧,小箱子,如书箧,行箧。

(12)灯花:灯芯余烬结成的花形。

(13)和泪双叠:谓含泪看灯花,花形两两相叠。

创作背景

据清代词学家黄苏《蓼园词选》记载,周邦彦晚年不愿与蔡京奸党合作,被逐出朝廷,由徽猷阁待制出知顺昌府、处州等地,《华胥引·秋思》此词或在顺昌府、处州两地写成。

拼音版

huáyǐn··qiū

chuānyuánchéngyìngyānyuèmíngméngzhōuànshāpínggēnshuǐlěngliúyànshàbiéyǒujiǎoyínqiūduìxiǎofēnghóngsāngān竿zuìtóuháiqiè

xiāngyíngjiànkànkànbìnkānnièshānshànrénqīngliányuèdiǎnjiǎncóngqiánēnàidànfèngjiānyíngqièchóujiǎndēnghuāláilèishuāngdié

作者简介

周邦彦

周邦彦

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