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诗人以燕雁自喻,北望长安,只能独自悲吟;颔联写眺望所见的远景和诗人对景色的感受;颈联写眺望所见近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忧郁;尾联直抒诗人思乡几年来郁积的无限悲伤。全诗以秋天怀乡为背景,描写羁愁之恨,情致深沉而苍莽,写景均从大处着笔,意境阔大。
燕雁(1)迢迢(2)隔上林(3),高秋望断正长吟。
就像一只燕地的鸿雁,迢迢千里远离上林,我极目高爽的秋空,望断天涯,发出悲吟。
人间路有潼江(4)险,天外山惟玉垒(5)深。
茫茫人间路,如潼江凶险地波翻浪滚,天外的青山,惟有玉垒山曲折幽深。
日向花间留返照(6),云从城上结层阴(7)。
惨淡的斜阳照在花间,留下一片暗淡;暮云从城上升起,结成重重阴暗。
三年已制(8)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三年来我尽力按抑着思乡的眼泪,又进入新的一年,怕就再难控制满怀悲情。
(1)燕雁:燕地的鸿雁。
(2)迢迢:遥远的样子。
(3)上林:上林苑,汉武帝时名苑,此处借指长安。
(4)潼江:即梓潼江,自北向南在射洪附近注入涪江。
(5)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北。
(6)返照:傍晚的太阳透过花丛留下的影子。
(7)层阴:指密布的浓云。
(8)制:控制,节制。
《写意》为唐宣宗大中七年(853),李商隐四十一岁时在梓州(四川三台)所作。诗人在大中五年(851)料理完亡妻的丧事后,将子女寄养在长安的亲友家,接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聘请,只身来到梓州,入东川节度使幕府。他在梓州虽然得到柳仲郢的器重,但远离长安,悼怀亡妻,思念亲人,心境一直消沉郁闷。时到深秋,诗人面对秋色,不禁又勾起离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