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送别》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词人诉说着自己的仕宦奔波之苦,下片则主要写请求友人评判其湖山新诗。全词语言平易,浑然妥贴,表达了自己仕宦途中无能为力的复杂心境。
昨夜扁舟(3)京口(4),今朝马首长安(5)。旧官何物与新官(6)。只有湖山公案(7)。
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8)下语(9)千难。使君(10)才气卷波澜(11)。与把新诗判断(12)。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气能掀起钱塘江的波澜。把我的新诗呈给您。请您细加指点。
(1)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2)送别:《二妙集》本及毛本词题皆作“苏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可从。然文中之苏州,应为“杭州”之误。
(3)扁舟:小舟。
(4)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乃古润州治所。
(5)长安:此处代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马首长安,谓马不停蹄地向京都进发。
(6)旧官何物与新官:孟綮《本事诗·情感第一》载陈朝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诗:“此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都不敢,方验作人难。”这里东坡仅以其“新官对旧官”句,借指自己是“旧官”即将离任;“新官”,指林子中,他接替自己任杭州太守。
(7)湖山公案:指东坡自己的吟咏西湖山景的诗作。傅斡《注坡词》注云:“公伴杭日作诗,后下狱,令供诗帐。此言湖山公案,亦谓诗也。禅家以言语为公案。”
(8)个中:此中。
(9)下语:评说,讲说。傅斡注:“禅家有下语之说。”
(10)使君:指新任杭州太守的林子中。
(11)才气卷波澜:形容林子中的才气像波涛一般壮阔起伏。
(12)判断:犹鉴别辨析。
《西江月·送别》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词人被召为翰林承旨,在赴汴京之前,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交接职务之时,为了表示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于是写下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