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词为南宋词人辛弃疾仿屈原《天问》体所作的一首咏月词,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中秋节喝酒一直喝到快要天亮,有宾客说,前人咏中秋节的诗词有写等候月亮升现的,而没有写送别月亮离去的。于是,我就用《天问》体写了这首送月词。

可怜(1)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2)?是别有(3)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4)?是天外(5)。空汗漫(6),但长风浩浩送中秋(7)飞镜(8)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10)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11)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12)若道(13)都齐无恙(14),云何渐渐如钩(15)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注释

(1)可怜:可爱。

(2)悠悠:遥远的样子。

(3)别有:另有。

(4)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5)天外:指茫茫宇宙。

(6)汗漫:广阔无边.

(7)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8)飞镜:喻明月。

(9)妲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嫦娥。

(10)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意思是据人说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又无法探明其究竟,真让人不可捉摸而发愁。谓:据说。问无由:无处可询问。恍惚:模模糊糊、隐隐约约。

(11)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意思是如果月亮果真是从海底经过,就怕海中的鲸鱼横冲直撞,把月中的玉殿琼楼撞坏。长鲸:巨大的鲸鱼。纵横:横冲直撞。玉殿琼楼:代指月亮。神话传说云月亮中有华丽的宫殿名广寒宫。

(12)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意思是蛤蟆本来就会游泳,月经海底对它并无妨害,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沉浮?虾蟆:蛤蟆。传说月中有蟾蜍(蛤蟆)。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玉兔:传说中月亮上有白兔在捣药。解沉浮:识枷生,会游泳。

(13)若道:假如说。

(14)无恙:安好,无损伤。

(15)渐渐如钩:圆月慢慢变成弯月。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的作品。辛词继承《楚辞》的传统是多方面的,像这首直接用“天问体”来表现,也是一例。

拼音版

lánhuāmàn··liánjīnyuè

liánjīnyuèxiàngchùyōuyōushìbiéyǒurénjiānbiāncáijiànguāngyǐngdōngtóushìtiānwàikōnghànmàndànchángfēnghàohàosòngzhōngqiūfēijìnggēnshuíhéngéjiàshuíliú

wèijīnghǎiwènyóuhuǎngshǐ使rénchóuwànchángjīngzònghéngchùdiàn殿qiónglóukānshuǐwènyúnjiěchénruòdàodōuyàngyúnjiànjiàngōu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