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灞陵行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十句,首二句点明送别地点灞陵以及灞水东流的景象;次二句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景中寄寓着依依惜别之情;五六两句说明朋友南行之途,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七八两句写回望所见的红日西沉、浮云升起的黯淡景象;末二句说愁绝的离歌触发了深广的忧思。诗中抒写行者和送行者的离情别绪,同时蕴含着作者对政局的忧虑。全诗运用灞水、紫阙、古树、春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的景象,并向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透露出一种世事浩茫的意味。
送君灞陵亭(1),灞水(2)流浩浩(3)。
我和您相别在灞陵亭上,灞河水在不停地流淌。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4)。
无花的古树发人思古之幽情,萋萋的春草更能引起离人的感伤。
我向秦人问路岐(5),云是王粲(6)南登之古道。
我向路人询问脚下的小路通向何方?路人说这是当年王粲南下时的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7),紫阙(8)落日浮云(9)生。
原来这古道还曲曲折折通向长安城中的宫殿,可惜宫殿已被浮云遮蔽笼罩。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10)愁绝不忍听。
这西下的夕阳已是使我断肠愁绝,何况又不知从何处传来了离歌声声呢?
(1)灞陵亭:古亭名,在长安东灞水之滨,为古人饯别之地。
(2)灞水:源出陕西蓝田县东,北流入渭水。
(3)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4)春草:此句用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意。
(5)路岐:一作“路歧”,即歧路,岔路。
(6)王粲:东汉末年人,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因长安扰乱而南奔荆州,其《七哀诗》描写离开长安南奔情景,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之句。
(7)西京:即唐朝都城长安。
(8)紫阙:一作“紫关”,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
(9)浮云:喻指朝廷中奸邪。
(10)黄鹂:一作“骊歌”。
《灞陵行送别》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此时李白入长安已有一段时日。从诗意看,诗人所送的行者是一位遭受排挤、仕途失意之人,在诗人的寄寓中,有着政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