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齐安城楼

杜牧 〔唐代〕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题齐安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是登楼所见,后两句转为抒发苦念故乡的思绪,表现了路程之长、宦游人的离绪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全诗写得语尽意绵,又洒脱自如。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呜轧(1)江楼(2)角一声,微阳(3)潋潋(4)落寒(5)

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不用凭阑(6)苦回首,故乡(7)七十五长亭(8)

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注释

(1)呜轧: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时的声音。古时在城楼吹号角以报时。一作“呜咽”。

(2)江楼:指黄州城楼。

(3)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晋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

(4)潋潋:波光闪烁的样子。这里借指阳光。

(5)汀:水边平地。

(6)凭阑:即“凭栏”,身倚栏杆。

(7)故乡:指长安。

(8)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 十里长亭 ”。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创作背景

《题齐安城楼》这首宦游思乡的作品,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在黄州城楼上思念远方家乡时所作。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州,所以有这种情况),“齐安”是黄州的郡名。杜牧于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初出守黄州。

拼音版

ānchénglóu

jiānglóujiǎoshēngwēiyángliànliànluòhántīng

yòngpínglánhuíshǒuxiāngshíchángtíng

作者简介

杜牧

杜牧

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