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霁明虹。
云垂大野鹰盘势,地展平原骏走风。
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7。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是清代政治家、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点题,从居庸关周围景物落笔,写尽了长城的雄伟气势;颔联承前,扩展视野,写远望所见景象;颈联继续描绘景物,综合眼见与耳闻,写尽了长城的环境;尾联由望而想,抒发感慨,表现了作者的一片爱国深情。全诗写景生动灵巧,动静相衬,极有声势,且结尾含蓄蕴藉,颇有余味。
城堞(3)逶迤(4)万柳红,西山岧嵽(5)霁(6)明虹。
城墙蜿蜒曲折掩映在万树红柳之间,西山高远延绵起伏,雨后初霁飞架起一道明亮的彩虹。
云垂大野(7)鹰盘势(8),地展平原骏走风。
云垂大野苍鹰盘旋起势,地展平原骏马奔驰生风。
永夜(9)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秋夜漫漫驼铃声声传送,这是在塞上,天边稀疏的树影连绵相接,一直延展到关东。
时平(10)堡堠(11)生青草,欲出军都(12)吊鬼雄(13)7。
时事太平已久,连堡垒上也生长满青草,我真想西出军都关凭吊为国捐躯的烈士忠魂。
(1)昌平城:旧县城名,清代属顺天府,今北京昌平区。
(2)居庸关:关名,中国“八大雄关”之一,在昌平县境内,是万里长城一个重要关隘,为北京西北的屏障,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叠,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3)城堞:谓长城上的齿状矮墙。
(4)逶迤: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5)岧嵽:亦作“岹嵽”,同“迢递”,遥远貌。
(6)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7)大野:原野。
(8)鹰盘势:指苍鹰盘旋。
(9)永夜:长夜,整夜。
(10)时平:时事太平。
(11)堡堠:碉堡,土堡。
(12)军都:居庸关亦称军都关。
(13)鬼雄:鬼中雄杰。出自《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此指为国牺牲的将士。
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夏历五月,赴北京应顺天乡试,闲暇之时,曾单骑出游,过昌平,谒明陵,望雄关,登长城,因此创作了《过昌平城望居庸关》《登万里长城》等十余首纪行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