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如楼读书

康有为 〔近代〕 康有为

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

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

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

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澹如楼读书》是近代政治家康有为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写了康有为读书的心得,认为书读的多了,思想和文风都有所变化;颈联和尾联写自己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但未得到而导致的焦虑、郁闷、忧愁、茫然。此诗熔裁古事,娴于用典,呈现出沉郁悲慨的豪情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三年不读南朝史(1)琐艳浓香(2)懒熏(3)

三年未读那南朝的史书了,那浓香艳丽的文章很久懒得习熏。

偶有遁逃聊学佛(4),伤於哀乐遂能文。

偶有遁逃世俗之想,姑且学点佛家哲理,伤感于人间哀乐之情,便颇善于作文。

忏除(7)绮语(8)从居易(9),悔作雕虫似子云(10)

要像白居易晚年那样忏悔删除诗文中浮华的词语,悔作雕虫小技的诗赋,好似扬子云。

忧患百经未闻道(11),空阶细雨送斜(12)

百经忧患,尚未寻求到救国救民之道,空立阶前,面迎细雨,目送斜阳的余晖。

注释

(1)南朝史:指南朝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都是一些短命王朝的史书。

(2)琐艳浓香:指这些史书内容肤浅,文字华而不实。

(3)懒熏:即懒得读史书。熏,指熏香,旧诗中常用“熏香”比喻读史书。

(4)遁逃聊学佛:借佛理求解脱,由儒暂转入佛。这里指逃避世俗思想。聊,姑且。

(5)伤于哀乐:有哀与乐的情绪波动。

(6)逐能文:用文字表述。

(7)忏除:忏悔消除。

(8)绮语:意涉轻狂、语尚艳丽的作品。

(9)从居易:学白居易。白居易晚年自删诗中绮语,且自戒不为。

(10)似子云:像扬雄。扬雄说他自己的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

(11)闻道:《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如今言真理。

(12)曛:日落时的余光。

创作背景

康有为的叔祖叫康国器,曾官至广西布政使,代理广西巡抚,卸任后归乡修澹如楼,藏书两万册,康有为在此读书多年。光绪五年(1879年),康有为依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下了《澹如楼读书》该诗。

拼音版

dànlóushū

sānniánnáncháoshǐsuǒyànnóngxiāngjiǔlǎnxūn

ǒuyǒudùntáoliáoxuéshāngāisuìnéngwén

chànchúcónghuǐzuòdiāochóngshìziyún

yōuhuànbǎijīngwèiwéndàokōngjiēsòngxiéxūn

作者简介

康有为

康有为

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今广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上书皇帝,建议变法。后发起“公车上书”,在京建立强学会。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康氏的诗多感时伤世、抒发郁愤之作,能反映重大的政治事件和世界上的新事物。艺术上不受传统约束,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形成了自已的风格。有《南海先生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