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镜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感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就镜写所思,见铜镜而思念美人;后六句就镜写“我”,长年不开镜,打开后照见了憔悴的面容,而见到铜镜背后的双龙,又感于“盘龙成双人却单”,陷入惆怅。诗歌通篇没有写一句相思,而又处处在写相思,含而不露,宛曲而有情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美人与我分别之后,留了一只铜镜在匣子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1)芙蓉(2)

自从如花的美人离开,就好像秋水中没有了芙蓉。

经年(3)不开匣,红埃(4)青铜(5)

长年不打开匣子,灰尘落在了铜镜上。

今朝一拂拭,自(6)憔悴(7)容。

如今擦拭一下,照出了自己憔悴的颜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8)

照完重新陷入惆怅,铜镜背后有两条盘龙。

注释

(1)秋水:喻镜。

(2)芙蓉:荷花,喻花颜。

(3)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4)红埃:灰尘。

(5)青铜:铜镜。

(6)照:一作顾。

(7)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8)盘龙:指镜子背面的盘龙花纹。

创作背景

《感镜》此诗约作于元和七年(812)左右,作者时在下邽。 [2]诗人少年时期与比他小四岁的女孩湘灵相识,两人相知之深,相爱之笃。诗人早把湘灵视为终身伴侣,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阻挠,两人最终未成眷属。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诗人始终难以忘怀。有学者认为,此诗即是怀念湘灵而作。

拼音版

gǎnjìng

měirénbiéliújìngzàixiázhōng

cónghuāyánqiūshuǐróng

jīngniánkāixiáhóngāiqīngtóng

jīncháoshìzhàoqiáocuìróng

zhàozhòngchóuchàngbèiyǒushuāngpánlóng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