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观音山眠松》是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创作的散曲。此曲先赋于观音山眠松以独特的形象,接着双关地抒写隐逸不仕者的人生哲学,再写三个有关松树的典故,最后通过描写山中风景创造出高雅的意境。全曲构思精巧,运用拟人手法,又善于联想,长于点染烘托,塑造了完美的松树形象。
老苍龙(4),避乖(5)高卧此山中。岁寒心(6)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7)。
眠松像一条老苍龙一样,逃离乱世高卧在这观音山中。永葆高尚的节操,不肯去充当所谓的栋梁之材,宁可与青藤为伴,让它盘桓上下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8),靖节(9)何年种?丁固(10)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试问眠松,你是当年秦始皇登泰山时所封的“五大夫”还是陶渊明哪年所种下的孤松?或许你就是丁固当年梦中长在他腹上的那棵松树。而今你怡然高卧,伴着潺潺溪水和皎洁的明月,枕着徐徐而来的清风。
(1)殿前欢:曲牌名,属双调,九句八韵四十二字。
(2)观音山:疑指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
(3)眠松:形容倒卧的老松树。
(4)老苍龙:指古老的苍松。
(5)避乖:远离红尘。乖,乖戾,抵触。
(6)岁寒心:松、竹、梅不畏严寒,被称为“岁寒三友”,指其具有抵御严寒的意志,故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
(7)翠蜿蜒俯仰相从:谓青藤缠绕在松树上,沿松树而俯仰。
(8)秦皇旧日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乃上泰山,立石封词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
(9)靖节: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其《归去来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等句。
(10)丁固:三国吴人。《吴书》记载:丁固为尚书时,曾梦见松树生于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果然官至大司徒。
《殿前欢·观音山眠松》曲题中的观音山疑指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这首小令吟咏观音山上一颗松树的形象,以松喻人,旨在表现作者的隐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