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蝉

王沂孙 〔宋代〕 王沂孙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齐天乐·蝉》是由宋末元初词人王沂孙所做婉约词,全诗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开始由蝉的形象联想到宫女形象,由宫妇含恨而死,尸体化为蝉长年攀树悲鸣的传说,为全章笼罩悲剧气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一襟(1)余恨宫魂断(2),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3),还移暗叶(4),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5)流空,玉筝(6)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7)

宫妃满怀离恨,忿然魂断,化作一只衰蝉,年年都在庭院的绿荫丛中哀呜。它刚刚还在枝头上呜咽,不一会儿又飞到幽暗的密叶丛中呜叫,一遍又一遍地将生死离别的愁绪向人深深倾诉。西窗外秋雨初歇,蝉儿惊动的声音如玉佩在空中作响,又如玉筝调柱般美妙动听。昔日的明镜已经昏暗,容貌已经憔悴,可为何蝉翼还像从前那样娇美?

铜仙(8)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9)阅世,消得(10)斜阳几度?馀音更苦。(11)独抱清商(12),顿成凄楚?谩想(13)熏风(14),柳丝千万缕。

金铜仙人铅泪如洗,去国辞乡,只可叹她携盘远去,不能再贮藏清露以供哀蝉了。秋蝉病弱的双翼惊恐清秋的到来,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沧桑历尽,还能承担起多少次斜阳的折磨?凄咽欲断的啼叫更让人觉得悲苦,可为什么她还欲独自将哀怨的曲调吟唱,让自己顿时承受这无尽的哀伤?而当此之时,她只能徒然追忆当年自己欢笑在薰风中,柳丝万缕飘飞的美景。

注释

(1)一襟:满腔。

(2)宫魂断:用齐后化蝉典。宫魂:即齐后之魂。

(3)凉柯:秋天的树枝。

(4)暗叶:浓暗的树叶。

(5)瑶佩: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下“玉筝”同。

(6)调:调整弦柱。

(7)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谓不修饰妆扮,为何还那么娇美。魏文帝宫女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娇鬓:美鬓,借喻蝉翼的美丽。

(8)铜仙:用汉武帝金铜仙人典。

(9)枯形:指蝉蜕。

(10)消得:经受的住。

(11)甚:正。

(12)清商:清商曲,古乐府之一种,曲调凄楚。

(13)谩想:空想。

(14)熏风:南风,此指夏天。

创作背景

王沂孙生活于宋末元初,切身地经历南宋国之变,在他个人思想上留下一丝极深的抹不去的痛。他正当报国年华之时,目击国家的败亡,黯然伤神,又流落异族之手,情何以堪。所以他的词抑郁哽咽,隐晦纡曲,表露着亡国之民的无可奈何之境和吞吐难言的窘况。《齐天乐·蝉》该词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以寒蝉的哀吟写亡国之恨。

拼音版

tiān··chán

jīnhèngōnghúnduànniánniáncuìyīntíngshùzhàliángháiànchóngchóushēn西chuāngguòguàiyáopèiliúkōngzhēngdiàozhùjìngànzhuāngcánwèishuíjiāobìnshàng

tóngxiānqiānlèitànxiépányuǎnnánzhùlíngbìngjīngqiūxíngyuèshìxiāoxiéyángyīngèngshènbàoqīngshāngdùnchéngchǔmánxiǎngxūnfēngliǔqiānwàn

作者简介

王沂孙

王沂孙

宋末词人

王沂孙(1230—1291),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家住会稽玉笥山下,故亦号玉笥山人。善文词,广交游,同代周密称其“结客千金,醉春双玉”。元兵入会稽,杨琏真珈掘宋帝六陵,沂孙与唐珏、周密等结吟社,赋《乐府补题》,托意莲、蝉诸物,寄托亡国之恸。元世祖至元中,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晚年往来杭州、绍兴间。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