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唐代〕 杜牧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梅》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紧紧围绕梅花的美去写,生动塑造梅花的形象。前六句主要描写梅花的姿态优美。后两句写若是梅花长在秦楼边就可以以自己的美做弄玉的大媒人,从而进一步突出梅花的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轻盈照溪水,掩敛(1)瑶台(2)

梅花轻盈妩媚的姿态映照在溪水里,就好像仙女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地从瑶台上下来。

(3)(4)相比,(5)春不(6)来。

梅花虽有些妒忌白雪,但在洁白无瑕上,姑且还可以让雪与自己相比;而对于艳丽的春光,却敢于超越它,绝不随顺于它之后。

偶同佳客(7)见,似为冻醪(8)开。

梅花偶然间与诗人相见,就好像是为了诗人的饮酒赏花而开放。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9)

若是长在秦楼边的话,简直能作弄玉的媒人了。

注释

(1)掩敛: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样子。

(2)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

(3)妒:嫉妒。

(4)聊:姑且。

(5)欺:超越。

(6)逐:随着。

(7)佳客:指诗人。

(8)冻醪:冬天酿造,春天饮用的酒。

(9)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秦楼、弄玉:《列仙传》记:“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吹箫作鸾凤之响,穆公文弄玉妻焉。日与楼上吹箫作风鸣,凤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堪:能。

创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作者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梅》这首诗约作于这个时期。

拼音版

méi

qīngyíngzhàoshuǐyǎnliǎnxiàyáotái

xuěliáoxiāngchūnzhúlái

ǒutóngjiājiànwèidòngláokāi

ruòzàiqínlóupànkānwéinòngméi

作者简介

杜牧

杜牧

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