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标野宴

王昌龄 〔唐代〕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龙标野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因触犯权贵被贬为龙标尉,但他并未因此意志消沉,郁郁寡欢,而是照样悠然自得地过着生活。这种豁达乐观、傲然命运的态度,既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示了他对当时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全诗手法精妙,于敷陈直赋间将诗人的胸襟表现得淋漓尽致,含蕴沉藉,韵味无穷。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沅溪(1)夏晚(2)凉风,春酒(3)相携(4)竹丛。

沅江畔的夏夜凉风飕飕,我们围坐在竹林中畅饮美酒。

莫道弦歌(5)远谪(6)青山明月不曾空(7)

且莫因歌声而触动思绪,为我被贬边荒而满怀忧愁。青山葱翠,明月朗朗,这里有的是作伴的朋友。

注释

(1)沅溪:即沅江,湖南境内的大河之一,源出贵州,流经洪江,北上注入洞庭湖。

(2)足:充足。

(3)春酒:特指春天饮的酒。这里泛指酒。

(4)就:这里作“聚集”解。

(5)弦歌:弹琴唱歌。

(6)远谪:贬官到离京城很远的地方。

(7)青山明月不曾空:言樽中美酒不曾空对着青山明月。空,空缺,罄尽。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七载(748),王昌龄从江宁(今江苏南京)丞任上被贬为龙标尉。据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王昌龄为人“孤洁恬澹,与物无伤”,却因“不矜细行”,即不拘生活小节,而引起“谤议沸腾”,以至被贬到当时的蛮荒之地龙标县。《龙标野宴》这首诗就是王昌龄在龙标贬所期间所写的。

拼音版

lóngbiāoyàn

yuánxiàwǎnliángfēngchūnjiǔxiāngxiéjiùzhúcóng

dàoxiánchóuyuǎnzhéqīngshānmíngyuècéngkōng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七绝圣手)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