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公安

杜甫 〔唐代〕 杜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晓发公安》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连用击柝、启明星、邻鸡野哭来显示拂晓景象,归结到人生几何,语意凄凉之至。后四句抒情,一抒浪迹天涯、江湖飘泊之情,一抒时光易逝,老病缠身的苦情。伤感已极。这首诗极真极纯,感情沉重,对杜甫晚年的困苦处境,有所展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北城击柝(1)复欲(2),东方明星(3)亦不迟。

城楼上梆声就要停息,柝声一停,东方的启明星就出现了,天色将要放明了。

邻鸡野哭(4)如昨日,物色生态(5)能几时(6)

邻舍雄鸡报晓,野外发丧或上坟的哭声,仍象往常一样,然而人和物却都是短暂的,长不了的。

舟楫眇然(7)自此去,江湖远(8)无前期。

眨眼间就要从此随船远去,这次出门,亦无前期,渺然不知何往。

出门转眄(9)已陈迹(10)药饵(11)(12)吾随所(13)

出门离开之后,转眼之间,这里已成为过去了,即使如此,只要有孤舟可以容身,有“药饵”可以疗疾,就让它漂荡到哪儿算哪儿吧。

注释

(1)击柝:打更。柝,巡夜打更用的木梆。

(2)罢:是韵脚。

(3)明星:即金星,又名启明星。

(4)野哭:不是指哭于野外,而是指恸哭或号啕大哭,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孔子之所以不喜欢野哭,可能是因为野哭为过度哀伤,不合中庸之道,也不合于周礼。

(5)物色生态:物色指物,生态指人。生态:犹生计。

(6)能几时:即能有多长时间。意谓时间长不了。

(7)眇然:高远、遥远的样子。

(8)适:往,到。

(9)转眄:转眼。眄:本义是指斜着眼看。

(10)已陈迹:一切已成为一去不复返的旧事了。

(11)药饵:药物。杜甫这年五十七岁,一身是病,故全靠药饵扶持。

(12)扶:扶持。

(13)之:走,往。

创作背景

《晓发公安》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末。杜甫由公安(今属湖北)往岳阳(今属湖南)时作。题下作者原注:“数月憩息此县。”由此可知杜甫是在大历三年秋到达公安的。住了几个月之后,在这年的暮冬时节离公安赴岳阳。时年57岁。

拼音版

xiǎogōngān

běichéngtuòdōngfāngmíngxīngchí

línzuóshēngtàinéngshí

zhōumiǎoránjiāngyuǎnshìqián

chūménzhuǎnmiànchényàoěrsuísuǒzhī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