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甫 〔唐代〕 杜甫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题玄武禅师屋壁》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主要是赞美玄武禅师壁画的精美生动,从侧面说明了禅师的高雅情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学陶渊明归隐的心愿。全诗着力表现画中事物对观画者的感染力,用典贴切,艺术独到。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何年顾虎头(1),满(2)沧洲(3)

玄武禅师屋的壁画不知是顾恺之什么时候绘制的,壁画里全是玄武山中的妙境。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4)流。

只见红日当空,峰峦和树木笼罩着一层霭霭岚气,蓝天下滚滚江水向大海奔流而去。

锡飞常近鹤(5)杯渡不惊鸥(6)

宝志寺与白鹤观隔江而立。大概高僧就是用木杯渡江来去的吧,那仙风道骨的轻盈飘忽似乎连水上嬉戏的鸥鸟也不会被惊起。

似得庐山(7)路,真随惠远(8)游。

走在上山的路上浑似行走在庐山之中,连我这俗尘凡者也不禁好似有了心随惠远高僧超然物外的感受了。

注释

(1)顾虎头:晋代画家顾恺之。

(2)壁:一作“座”。

(3)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士所居之地。一作“瀛洲”。

(4)江海:一作“江水”。

(5)锡飞常近鹤:这是一个典故。梁时,僧侣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隐居山中,二人皆有灵通,因此梁武帝令他们各用物记下他们要的地方。道人放出鹤,志公则挥锡杖并飞入云中。当鹤飞至山时,锡杖已先立于山上。梁武帝以其各自停立之地让他们筑屋居住。

(6)杯渡不惊鸥:这是画面上画的另一个典故。昔有高僧乘木杯渡海而来,于是称他为杯渡禅师。

(7)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

(8)惠远:东晋时高僧,住庐山。惠,应作“慧”。

创作背景

《题玄武禅师屋壁》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后,是诗人在观赏了玄武禅师寺中的壁画后,一方面再现壁画的内容,一方面抒发观画后的感想。

拼音版

xuánchánshī

niántóumǎnhuàcāngzhōu

chìshílínqīngtiānjiānghǎiliú

fēichángjìnbēijīngōu

shānzhēnsuíhuìyuǎnyóu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