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思王逢原三首》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组诗是悼念故友王令之作。第一首高度称赞王令的卓绝才能,与作者结为生死之交,不料王令英年早逝,作者对痛失知己深感遗憾惋惜。
布衣(2)阡陌(3)动(4)成群(5),卓荦(6)高才独见君(7)。
闾里间读书的士人很多,只有你的才华卓绝不群。
杞梓(8)豫章(9)蟠绝壑(10),骐驎(11)騕褭(12)跨浮云(13)。
像大树盘根于极深的沟壑之中,又像千里马驰骋天空。
行藏(14)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我们已相期出处与共,哪知生死之交却半路分手。
便恐世间无妙质(15),鼻端从此罢挥斤。
自从你死后,我恐怕再也找不到如此相契无间的知己了。
(1)王逢原:王令(1032—1059),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后随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为王安石知交。终身不应举,不做官,年仅二十八岁便不幸因贫病逝。龙舒本此题二首,为第二、三首。第一首,龙舒本题作“哭王令”。
(2)布衣: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3)阡陌:本为田间小路,此指民间或田亩之中。
(4)动:动辄。
(5)成群:言其多。
(6)卓荦:卓绝不群。
(7)君:指王令。
(8)杞梓:指杞和梓两种优质木材。用以比喻优秀人才。
(9)豫章:木名,豫即枕木,章即樟木,生长七年之后而有分别。一说豫章即樟木,常用以比喻有用之才。
(10)蟠绝壑:盘根于极深的沟壑之中。绝壑:盘曲于极其深远的山谷。
(11)骐驎:良马名,“每一日走千里”(《商君书·画策》)。
(12)騕褭:神马名,“日行万里”(司马相如《上林赋》郭璞注)。
(13)跨浮云:驰骋天空。此句比喻王令有盖世之才。
(14)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15)妙质:特别美好的姿质,这里喻指才德美好、相契无间的知已。
王令字逢原,是北宋中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生活贫困却不愿仕进。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由舒州通判任满入京,路过高邮(今属江苏),当时在高邮等地讲学的王令献《南山之田赠王介甫》诗求见。王安石深为他的才华和品行所感动,遂与他结交。之后,王安石又将妻妹嫁与王令,并为他四方延誉,使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得以广为流传。然而,王令英年不永,嘉祐四年(1059)六月就以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而早逝。王安石为此深感悲痛和惋惜,先后写了挽辞和墓志铭,寄托自己的哀思。嘉祐五年(1060)秋,王安石又写下了《思王逢原三首》这三首悼念故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