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海棠·秋容浅淡映重门

曹雪芹 〔清代〕 曹雪芹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咏白海棠》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小说人物贾宝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入题,写出白海棠枝繁花茂,素淡姿容;颔联以美女比作花,来形容白海棠的美丽和高洁;颈联写海棠朝朝暮暮,都在发愁;尾联借写海棠比喻为独守空闺思念征人的女子。贾宝玉借咏白海棠,却寄寓了对钗黛二人的赞美,但倾向明白,突出了他对黛玉的一片深情。全诗多用典故,主体部分亦物亦人,曲意回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秋容(1)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2)(3)满盆。

海棠花素淡的姿容映照着层层的院门,繁枝上花朵盛开像团团白雪铺满花盆。

出浴太真(4)冰作影,捧心西子(5)玉为魂。

似刚刚沐浴才出的杨贵妃如冰清雪冷,像捧着心口皱着眉的西施白玉作精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6)宿雨(7)还添泪一痕。

晨风吹不散那点点哀愁,夜雨又增添了一抹泪痕。

独倚画栏(8)如有意,清砧怨笛(9)送黄昏。

独自斜倚着画栏象是在默默思念,砧声清冷笛声哀怨送去落日黄昏。

注释

(1)秋容:指花的容貌。这里指秋天开花的白海棠。

(2)七节攒成: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七节”是形容枝繁花盛。攒(cuán),簇聚。

(3)雪:喻花之素白。

(4)出浴太真:杨贵妃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说她肤如“凝脂”、“娇无力”。所以借以说海棠花,又比喻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事为出典。玄宗曾笑其“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的醉态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太真,即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

(5)捧心西子: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使受媚感,以乱其政。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样子很好看(见《庄子·天运》)。

(6)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

(7)宿雨:经夜之雨。

(8)独倚画栏:指花。

(9)清砧怨笛: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秋笛也与悲感有关。砧,捣衣石。

创作背景

《咏白海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是贾探春发起的海棠诗会的作品,由贾探春、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其中这首诗是由贾宝玉所作。海棠诗会这一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

拼音版

yǒngbáihǎitáng··qiūróngqiǎndànyìngchóngmén

qiūróngqiǎndànyìngchóngménjiécuánchéngxuěmǎnpén

chūtàizhēnbīngzuòyǐngpěngxīn西wéihún

xiǎofēngsànchóuqiāndiǎn宿háitiānlèihén

huàlányǒuqīngzhēnyuànsònghuánghūn

作者简介

曹雪芹

曹雪芹

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官至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雍正初年,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