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徵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徵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的自负与狂傲,仿佛真如一条从江河里腾空而起的卧龙,即将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后两句以十年被贬谪居楚水枫林之下的痛苦来衬托今夜初闻长安钟声的兴奋。此诗沉郁厚重、悲怆苍凉,断人愁肠。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雷雨江湖起卧龙(7)武陵(4)樵客蹑仙踪(9)

雷雨唤起蛰居江湖的卧龙,还有我这个武陵樵客,物外求仙的人。

十年楚水枫林(10)下,今夜初闻长乐(11)(12)

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楚水枫林下,今夜头一回听到长乐宫的报晓钟声。

注释

(1)元和甲午岁:即元和九年(814)。

(2)徵:召。

(3)逐客:遭到贬谪的人。

(4)武陵:即朗州。

(5)都亭:指长安城郊外的驿站。

(6)续来诸君子:指同时被陆续召回的柳宗元、韩泰、陈谏、韩晔等人。

(7)卧龙:本指诸葛亮,后喻隐居的俊杰。此指刘禹锡等被贬官员。

(8)武陵樵客:刘禹锡自称。

(9)蹑仙踪:追随神仙踪迹。

(10)楚水枫林:刘禹锡贬朗州,在今湖南古属楚地。

(11)长乐:西汉长乐宫,是汉初君臣朝会所在,此喻应诏入朝。

(12)钟:指宫中报时的钟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作者自贬所奉诏回京途中。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士贬的贬、死的死,流落四方。十年后,执政有怜其才,革新派人柳宗元、陈谏、韩泰等人陆续被召回京。当诗人又回到了久别的长安城,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已是霜染两鬓。诗人重返旧地,悲喜交集,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拼音版

yuánjiǎsuìzhàoshūjǐnzhēngjiāngxiāngzhúlíngjīng宿dōutíngyǒuhuái怀láizhūjūnzi

léijiānglónglíngqiáonièxiānzōng

shíniánchǔshuǐfēnglínxiàjīnchūwénzhǎngzhōng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