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野情(2)(3),千山高复低。

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好峰随处改(4)幽径(5)独行迷。

奇峻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

霜落熊升树(6),林空鹿饮溪。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人家在何许(7)云外(8)一声鸡(9)

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1)适:恰好。

(2)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3)惬:心满意足。

(4)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5)幽径:小路。

(6)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7)何许:何处,哪里。

(8)云外:形容遥远。

(9)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创作背景

《鲁山山行》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当时诗人三十九岁,是其前期作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拼音版

shānshānxíng

shìqíngqièqiānshāngāo

hǎofēngsuíchùgǎiyōujìngxíng

shuāngluòxióngshēngshùlínkōng鹿yǐn

rénjiāzàiyúnwàishēng

作者简介

梅尧臣

梅尧臣

北宋诗人、官员,宋诗开山祖师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皇祐(1049—1054年)初期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预修《唐书》。诗风古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释《孙子》。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