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并与愚同出故尚书安平公门下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梁山兖水约从公,两地参差一旦空。

谢墅庾村相吊后,自今岐路各西东。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并与愚同出故尚书安平公门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谓诗人与杜胜、李潘二人因曾同在令狐楚、崔戎麾下谋事而结成了友谊,然令狐楚与崔戎相继逝世,因此三人无所依傍:此为死别之苦;后二句以在京送别口吻写自己与友人的分别,自此以后相聚时少,各奔东西:此为生离之悲。全诗格调凄恻辗转,余味悠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梁山(6)兖水(7)约从公(8)两地参差(9)一旦空。

我们相邀同往而从事幕府之公事,在梁州、衮州两州都遇上了幕府长官亡故,骤然失去了依托,不如人意。

谢墅庾村相吊后(10),自今岐路各西东。

在令狐楚、崔戎的宅第相继哀悼后,今后的道路多歧路,我与你们将各奔东西。

注释

(1)彭城公:指令狐楚。封彭阳郡开国公,开成二年(837)十一月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

(2)薨:原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3)杜二十七胜:宰相杜黄裳之子,宝历初登进士第。

(4)李十七潘:李汉弟,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承之子。

(5)故尚书安平公:指崔戎,出博陵安平崔氏大房,封安平县公,卒赠礼部尚书。大和八年崔戎任兖海观察使时,曾分别奏杜胜、李潘及李商隐充判官、支使、掌书记,杜、李二人后又入山南西道令狐楚幕。

(6)梁山:指山南西道。《新唐书·地理志》:“汉中郡,属山南西道,本梁州汉川郡,天宝元年(742)改汉中。”

(7)兖水:指兖州。

(8)约从公:相约而从事幕府。

(9)两地参差:指在兖、梁两地,均遇府主亡故、幕僚星散的分离情事。差池,朱本作“参差”,非。

(10)谢墅庾村相吊后:《晋书·谢安传》载安于土山营建别墅,楼馆林竹甚盛,并曾与谢玄围棋赌墅。“谢墅”本此。指崔戎第宅。《晋书·庾亮传》载,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共登南楼,亮至,将起避之。亮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纪昀谓“村”系“楼”之误。

(11)自今岐路更西东: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戕》:“岐路西东,或以呜唈。”更,一作“各”。

创作背景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并与愚同出故尚书安平公门下》此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应系诗人归京之后,即将赴泾原辟时所作。令狐楚在开成二年(837)十一月卒之前,曾召李商隐赴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为其草遗表。此诗作于开成二年十二月之后。

文学赏析

此诗一、二句谓诗人与杜、李二人因曾同在令狐楚、崔戎麾下谋事而结成了友谊,然令狐楚与崔戎相继逝世,因此三人无所依傍,“两地差池一旦空”写出了三人的不幸身世。而令狐楚和崔戎曾对三人有知遇之恩,昔人已逝,犹有余哀,此为死别之苦。三、四句以在京送别口吻写自己与友人的分别,自此以后相聚时少,各奔东西,此为生离之悲,何焯评尾联曰“更无可行之路也”。树倒猢狲散,猢狲散各方,生离死别,又不知前路何方,身似浮萍的感伤,凄恻辗转,余味悠长。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