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

高适 〔唐代〕 高适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

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

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

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

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

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开头四句交代诗题之意,突出塔势之高;中间四句写登塔所见之景,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边塞苍凉辽阔之感;后四句称赞窦侍御出色的才华和高洁的品格令人折服。全诗运用了诸多佛教名词和凝练的词语,显示了高适对佛教的谙熟和高超的写作水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化塔(1)屹中起,孤高宜上跻。

建在莲花山山顶上的佛舍利塔,独立高耸指向云天。

铁冠(2)雄赏眺,金界(3)宠招携。

七层的佛舍利塔和铁铸的塔顶,远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这佛地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空色(4)在轩户,边声连鼓鼙(5)

从佛殿窗户传出僧人们抑扬顿挫朗读佛教经典的声音,漫山野遍,人声鼎沸,还有那军队练武的鼓声铿锵。

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6)西。

站在这西部景点莲花山,放眼望去,土地广阔,使人豁然开朗,但北方初春的凉州大地,仍然有些天寒。

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7)

政治开明、社会太平,就会尊重人才,春天虽然有些寒冷,但这是万物萌生的开端。

始知阳春(8)后,具物皆筌蹄(9)

温暖的春天过后,所有的植物都将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注释

(1)化塔:佛塔。佛教称教化之处每冠以“化”字,故佛塔亦称化塔。

(2)铁冠: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以铁为柱卷,故名。《后汉书·方术传上》:“获冠铁冠,带钛锧,诣阙请歙。”也可代指侍御,此处即指窦侍御。

(3)金界:即金刚界,佛教密教修行法门之一。《佛学大辞典》:“开示大日如来智徳之部门也,如来内证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

(4)空色:《般若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处以佛教术语指代佛塔周围的景色。

(5)鼓鼙:即鼙鼓,小鼓和大鼓。古代军中所用,乐队中也用。

(6)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而无青、梁。后以“九州”泛指天下。

(7)端倪:头绪,迹象。《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和端倪,始终一贯,浑然一体。

(8)阳春:即阳春白雪,泛指高雅的曲调。

(9)筌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一本作“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实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创作背景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秋,时诗人在凉州莲花山,该处是北周凉州姑臧故塔所在地。古往今来,咏写莲花山的诗作不少,但全国知名的诗人,只有高适所写的这一首,也是时代最为久远的一首。

文学赏析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此诗头四句交代诗题中“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意,突出塔势之高。中间四句写登塔所见之景,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边塞苍凉辽阔之感。后四句称赞窦侍御出色的才华和高洁的品格令人折服,隐约表达希望援引之意。诗中高适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希望的,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后人仍然能感到盛唐莲花山的辉煌。诗中使用大量的佛教词汇,显示了高适对佛教的谙熟和高超的写作水平。此诗和《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陪窦侍御泛灵云池》两首一以贯之,可互相参看。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