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诗人会试下第,从京城返家,途中题壁之作。诗人感叹科举考试的艰辛,以及饱食终日的当权者不知道朝廷已日薄西山,危机四伏,却依然迷恋着昔日的余晖,因而说出就此归隐,与美人佛经相伴,了此一生的激愤语。诗中既表现了诗人科场失意的愤懑,也流露出对国事时势的深切忧虑。全诗以比喻象征手法刻画社会现实,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深沉蕴藉,耐人寻味。
名场(1)阅历莽(2)无涯(3),心史(4)纵横(5)自一家(6)。
多次经历科考以后,便发觉它是深不可测的。科举场中士子们任意发挥,自成一家之学。
秋气(7)不惊堂内燕(8),夕阳(9)还恋路旁鸦(10)。
隐藏在堂屋内的燕子完全感受不到秋天的气息,路旁的那些乌鸦依然留恋着没落的夕阳。
东邻(11)嫠(12)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美人已经成了老寡妇,怎能再做人家的姬妾?古木年久根深,再也不像盛年那样繁茂了。
何日冥鸿(13)踪迹遂(14),美人经卷(15)葬(16)年华。
哪一天能够像天上的飞鸿,离开这个名利之场,剩下美人和经卷,从此结束自己的一生。
(1)名场:争名的地方,指科举考场。
(2)莽:草木深处,引申为深邃。
(3)无涯:不能穷尽。
(4)心史:指自己主观上对社会历史的看法。
(5)纵横:无所拘束。
(6)自一家:自成一家之见。
(7)秋气:使草木凋残的秋天肃杀之气。比喻衰败的形势。
(8)堂内燕:比喻得势的达官贵人。
(9)夕阳:比喻没落的形势。
(10)路旁鸦:比喻顽固守旧的人物。
(11)东邻:指美女。
(12)嫠:寡妇。
(13)冥鸿:高飞远举的鸿雁。后比喻隐士。
(14)遂:遂心。
(15)经卷:佛经。
(16)葬:葬送。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三月,龚自珍第二次参加恩科会试,再次失利。此时他已经二十九岁,人近中年,第二次落第对他是很大的打击。落榜后,龚自珍和友人周仪暐一同离京南下。时值秋天,二人途经富庄驿,相与题诗于驿壁,《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此诗为龚自珍的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