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常山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上片通过选取江南农村独具特色的劳动和生活场景,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达了洋溢在作者心头的喜悦;下片通过夏天风雨不定独特天气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的淡定心态。全词通篇清新淳朴,生活气息浓厚,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初夏农村风光图。
北陇(3)田高踏水频(4)。西溪禾早已尝新(5)。隔墙沽酒(6)煮(7)纤鳞(8)。
北边高地上的人不停地踏着水车灌溉农田,西溪的人们已经尝过了新收割的早稻。劳作结束,隔着院墙买来酒,再炖上细鳞鱼,小酌一番。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9)留影霎时(10)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忽然凉风吹拂,接着飘来几星细雨,正担心要下雨的时候,抬头望天,带雨的云一眨眼又无影无踪了,这时竹林旁的村庄传来卖瓜的叫声。
(1)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常山:县名,今属浙江,以境内有常山而得名。常山绝顶有湖,亦称湖山。
(3)陇:高地。
(4)踏水频:忙于踏水车引水灌田。
(5)尝新:指品尝新稻。
(6)沽酒:买酒。
(7)煮:一作“醉”。
(8)纤鳞:细鳞,代指鱼。
(9)更无:绝无。
(10)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浣溪沙·常山道中》此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夏天。当时朝廷委任外戚韩侂胄用事,欲图北伐,于是起用闲居瓢泉八九年之久的辛弃疾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当年六月辛弃疾到任。这首词是作者由铅山至绍兴赴任途中,经过常山农村时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