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是南宋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作者自己的处境,下阕主要对上阕所表达的情绪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词的主题,是抒发作者不得志与少知音的牢骚情怀,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
九畹(1)芳菲兰佩(2)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3)千古调(4),朱丝弦断知音少。
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冉冉(5)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7)?唤起湘累(8)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1)九畹:泛指田亩广大。
(2)兰佩:以兰为配饰。
(3)泠泠:指瑟音清越如流水。
(4)千古调:高山流水之调。
(5)冉冉:渐渐。
(6)汀州:水边平地。
(7)芳草:借喻理想。
(8)湘累:屈原。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约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作者隐居信州带湖别墅前期,其时正是辛弃疾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后,心情处于极度苦闷的时期。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词人经常离开带湖去上饶的群山之中寻幽探胜,以开释愁怀,转移精力,然而独游山水时的幽寂空虚又使他时时跌回到更加孤独和失意的深渊中,独游山水的幽寂使作者感觉到更加孤独,便作了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