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渎神·孤庙对寒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从描写别时环境入手,刻画女主人公倚舟怀人的凄怆伤痛之情;下片换头写女子所闻所见所感,结尾直接抒写离别之苦。全词由景入情,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写,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韵味深远。
孤庙对寒潮(1),西陵(2)风雨萧萧。谢娘(3)惆怅倚兰桡(4),泪流玉箸(5)千条。
伫立在破败的孤庙前,迎着江上阵阵风涛寒,看西陵峡上,风萧萧,雨漫漫。风雨中,弥漫着她思归的呼唤,飘洒着倚桨的她涕泪点点。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6)。回首两情萧索(7),离魂何处飘泊(8)?
傍晚时听杜鹃声声,声声唱不尽思归的愁怨。风传递山里早梅的香气,把春的信息送到山城边。回忆欢情时更觉心苦,游魂何时把家还?
(1)孤庙对寒潮:孤庙迎着阵阵寒冷的江涛。
(2)西陵: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又名夷陵。这里是指孤庙所在地。
(3)谢娘:此处指船娘。
(4)兰桡:划船的桨。这里是指船边。“兰桡”形容船精美芳香。
(5)玉箸:或写成“玉筯”。箸是筷子,这里是指眼泪,形容泪珠下流,一条条如“玉箸”。
(6)山郭:“郭”本为外城,即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这里是指山的边缘。
(7)回首两情萧索:回想被思者和思者,由于离别,音息难通,好像情意疏淡了。萧索:缺乏生气,这里有冷淡的意思。
(8)离魂何处飘泊:指所念之人离别后,不知飘泊到何处?离魂:指离别之人的魂魄,与“别魂”意相同。
《河渎神·孤庙对寒潮》这首词当为初春时期温庭筠在西陵与情人离别之作,可能作于会昌二年(842)初春词人自吴中赴越中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