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干道八年(1172)滁州(今属安徽)任上,是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自己感慨之情。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寄托情怀,从“怯”开始,到“况”一进,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问我”到“醉来”,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1)江上,夜深儿女(2)灯前。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3)玉殿(4)正思贤。想夜半承明(5),留教视草(6),却遣筹边(7)。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8)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注释

(1)莼鲈:莼:指莼菜羹。鲈:指鲈鱼脍。《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作者借其指代范昂返乡。

(2)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一指儿子和女儿。此处当指作者。

(3)朝天:指朝见天子。

(4)玉殿:荒地处理政事的金銮宝殿,用以代指皇帝。

(5)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源自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6)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玄宗即位,张说等如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诏。……或诏从中出,虽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旧唐书·职官志》)

(7)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8)殢酒:沉溺于酒。唐韩偓《有忆》:“愁肠殢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秦观《梦扬州》词:“殢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此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稼轩任滁州任上。范昂任滁州通判,是辛弃疾的副手,帮助处理政事。这年秋天,范昂任满,稼轩作此词为他送行。

拼音版

lánhuāmàn··chúzhōusòngfàncuì

lǎoláiqíngwèijiǎnduìbiéjiǔqièliúniánkuàngzhǐzhōngqiūshífēnhǎoyuèzhàorényuánqíngshuǐdōuguǎngòng西fēngzhǐguǎnsòngguīchuánqiūwǎnchúnjiāngshàngshēnérdēngqián

zhēngshānbiàn便hǎocháotiāndiàn殿zhèngxiánxiǎngbànchéngmíngliújiàoshìcǎoquèqiǎnchóubiānchángānrénwèndàochóuchángjiǔzhǐránduànqiūxiāoluòyànzuìláishíxiǎngkōngxián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