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东风夜放花千树(3)。更吹落,星如雨(4)。宝马雕车(5)香满路。凤箫声动(6),玉壶(7)光转,一夜鱼龙舞(8)。
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宝马拉着的彩车奇香四溢,都是来观灯的富贵人家。悠扬的箫声四处回荡,皎洁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彩灯欢快飞舞,通宵达旦不觉困乏。
蛾儿雪柳黄金缕(9)。笑语盈盈(10)暗香(11)去。众里寻他(12)千百度(13)。蓦然(14)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15)处。
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儿雪柳头上遍插,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
(1)青玉案:词牌名,调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2)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即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3)东风夜放花千树: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4)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一说形容灯多。
(5)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6)凤箫声动: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一说即排箫。
(7)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8)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9)蛾儿雪柳黄金缕: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10)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11)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12)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13)千百度:千百遍。
(14)蓦然:突然,猛然。
(15)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青玉案·元夕》此词创作时间不可确考,学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南宋乾道七年(1172),有人认为作于淳熙元年(1174)或二年(1175),也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还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九年(1182)至绍熙二年(1191)之间。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辛弃疾强烈的报国心和对外疲软、主和派占上风的政治背景都是相同的。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怀着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创作了这首元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