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燕支寄杜位》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的是作者对长安友人的思念,用富有边塞情趣的景物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情景交融之中又巧妙地化用典故,用典时语言直白、自然,丝毫不见晦涩之感,更给全诗增添了醇厚的韵味。
燕支山西酒泉(1)道,北风吹沙卷白草(2)。
我行进在燕支山西酒泉古道,凛凛北风吹起沙尘卷动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3),忆君不见令人老。
东望长安遥遥在那日光旁边,想念您啊无法会面令人衰老!
(1)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
(2)白草:边塞所长之牧草。
(3)长安遥在日光边:用晋明帝典故,据《初学记》卷一引刘劭《幼童传》记载: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问何以异昨日之言。”对曰:“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是以知近。”帝大悦。
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过燕支寄杜位》这首诗为作者赴任过焉支山时寄友人杜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