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情高意真》是南宋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的主旨在于相思忆别,词的上阕写女子弹筝,下阕写女子对情人的萦念。这首小词不加雕饰,自然纯朴,言短而情长,缠绵悱恻,哀婉凝重,真挚动人。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1)。小楼明月调筝(2),写春风数声(3)。
她情调高雅意真切,眉毛修长双鬓黑。小楼中,明月下,玉手弄筝声清冽,铿锵几声惊四座,犹如春风拂面令人悦。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4)香暖云屏(5),更那堪(6)酒醒。
我想君念君在心深处,梦绕魂牵难了结。思念之苦肠欲断,眉黛消退屏风暗,醉时想你已如此,酒醒之后更不堪!
(1)眉长鬓青:形容女子容貌自然淡雅。
(2)调筝:弹筝。筝,一种传统拨弦乐器。
(3)写春风数声:在春风中弹奏一曲表达思念的曲子。
(4)翠销:指醒来时娥眉上的青绿颜色已渐消退。
(5)云屏:云母石制屏风,也指绘有云纹图案的屏风。
(6)那堪:怎堪,怎能禁受。
《醉太平·情高意真》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词一题为“赠妓”,结合词意,作者很可能聆听到了弹筝歌妓的故事,因而触发出了对故人的思念,于是作此词并赠予歌妓。
自辛弃疾始,豪放词异军突起,与婉约词并称大宗。但这两种词风并非对立,而能兼容,特别是一些辛派词人仍能于豪放中见其婉约,词的委婉细腻的特质并未消失。在刘过的《龙洲词》中,那些长调颇受稼轩词的影响,豪放狂逸是其主导风格。而大部分小令却写得宛转有度,深沉多情,仍旧保持了婉约词的基本特征。这首《醉太平》便是一例。词的上阕写女子弹筝,下阕写女子对情人的萦念。题材虽不离艳情,但却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环境、抒发感情,不加雕饰,自然纯朴,言短而情长,缠绵悱恻,哀婉凝重,真挚动人。这一点既不同于花间词的剪江刻翠,也有异于南宋词坛上姜夔、吴文英那种刻意求工,表现出它自己特有的风格。
起首二句从内心和外貌两个方面刻画女子的形象:她的感情非常深挚,她的思想非常真诚。不但品德好,仪容也很美。仅仅“眉长鬓青”四字,便把她美丽的容貌刻画出来。古代女子以长眉为美。这里仅以寥寥四字,便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秀发,非常鲜明地展现出来。它没有浓墨重涂,而只是像素描一般,几笔勾勒,便刻画出鲜明的形象。“小楼”二句,写环境,写动作。在唐宋词中,凡称小楼,或指佳人独处的妆楼,或指文人孤栖的寓所。因此长期以来小楼在文人的心目中成为一种诗化的意象。此刻一轮明月,照进小楼,如此良夜,这位女子弹起秦筝,清音缭绕,令人陶醉。词人没有也不可能在小词中像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那样,以众多的比喻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而只是用“春风”二字概括出筝声的神韵。这声音好似春风,它荡漾于小楼,使楼内充满温馨;它萦回于女子的心房,使她情意绵绵。此处的“写”字,用语极其工妙,它既生动地表现出了筝声意境和神韵,又暗示了女子的灵心慧性,表现力极强,可谓千锤百炼,妙手偶得。
下阕又陡转笔势,将沉浸在甜蜜中的回忆拉回到寂寞相思的无情现实。“思君忆君,魂牵梦萦”,也是用白描手法,纯系口语白话,然又归于醇雅。用语极其工丽,但其艺术效果却不如这里来得好。原因就在简炼明确如从口出,因而入人最易,感人也深。倘加以状语、定语,再间以典故,丽则丽矣,工则工矣,但读后需费一番思索。此则白描一大好处也。“翠销”句谓由于分别已久,室内画屏彩色已渐渐销退,暖香已渐渐减少。简单六个字,把眼前与往日、环境与内心高度地浓缩在一起,可谓高度凝炼简洁。都充满了不胜今昔之感,物犹如此,人更不必说了。“更那堪酒醒”,暗示这位女子曾经以酒浇愁,想在醉乡中解脱相思的困扰。酒醒以后,离愁重新袭来,更觉不堪。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也,也大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的境界。“更那堪”三字,道尽个中况味,也是白描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