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上片写病愈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达的是一种疏懒沉郁、了无兴致、行止两难的复杂又矛盾的心情。全词内容丰富,感慨深沉,下笔却简洁而轻松,用语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写人状景隽永传神,表现出词人举重若轻、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着意(3)寻春懒(4)便回,何如信步(5)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有意游春,但感觉困乏便不再前行,不如随便走走找个地方喝上几杯。游山刚到绝佳处,但再走感到疲倦,诗还没有写成,可好雨忽来似乎催促快点写完。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6)野蒿(7)开。谁家寒食(8)归宁(9)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拄着手杖,穿着草鞋,看到路旁野花盛开,红的红,粉的粉,很是好看。谁家已嫁出门的女儿在寒食节这一天回家探亲,欢声笑语从桑林的小路上传来。
(1)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2)鹅湖:原名荷湖,因山中有湖,多生荷。晋人龚氏居山,养鹅湖中,于是更名鹅湖。
(3)着意:刻意。
(4)懒:疲倦、疲惫。
(5)信步:随意走动。
(6)朱朱粉粉:红红白白,形容花的颜色。
(7)野蒿:泛指杂草,野花。
(8)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9)归宁:归家省亲。多指出嫁之女归省,亦有用于男子者也 。
这首《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是词人罢官闲居上饶期间的作品,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一贯主张抗金、恢复失地的词人自被朝廷罢黜后,常常借游山水来消除心中愤懑。当时词人游览了名胜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东),归来后患了一场疾病,大病初愈时走出家门附近之际,感受到了一种蓬勃春意,因作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