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运用了上下问答的形式,围绕“春困”这一侧面,着意描写少女娇慵的神情意态。全词构思新颖,不落陈套,轻柔细腻,情致缠绵,清丽谐婉,多彩多姿,为苏轼婉约词的佳作之一。
道字娇讹(2)语未成,未应春阁(3)梦多情(4)。朝来何事绿鬟倾(5)。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为何见她早起时发髻斜倾?
彩索(6)身轻长趁(8)燕(7),红窗睡重不闻莺(9)。困人天气(10)近清明。
秋千上她像燕子身体轻盈,红窗内她睡得甜不闻莺声。那使人困意浓浓的天气呀,已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沙,一作“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2)讹:错误。
(3)春阁:即春闺,女子的闺房。
(4)多情:宋元俗语,指所钟情的人。
(5)朝来何事绿鬟倾:谓低头沉思不知何故。绿鬟,妇女乌黑的发髻。
(6)彩索:秋千索。
(7)趁燕:追上飞燕。这句写荡秋千。
(8)趁:追逐、追赶。
(9)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浓连莺啼声也听不见。
(10)困人天气: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气。
《浣溪沙·春情》这首词表现闺情,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从词意上看,此词当为暮春时所作,但其具体的创作年份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