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情

苏轼 〔宋代〕 苏轼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浣溪沙·春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运用了上下问答的形式,围绕“春困”这一侧面,着意描写少女娇慵的神情意态。全词构思新颖,不落陈套,轻柔细腻,情致缠绵,清丽谐婉,多彩多姿,为苏轼婉约词的佳作之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道字娇(2)语未成,未应春阁(3)多情(4)朝来何事绿鬟倾(5)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为何见她早起时发髻斜倾?

彩索(6)身轻长(8)(7),红窗睡重不闻莺(9)困人天气(10)近清明。

秋千上她像燕子身体轻盈,红窗内她睡得甜不闻莺声。那使人困意浓浓的天气呀,已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

注释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沙,一作“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2)讹:错误。

(3)春阁:即春闺,女子的闺房。

(4)多情:宋元俗语,指所钟情的人。

(5)朝来何事绿鬟倾:谓低头沉思不知何故。绿鬟,妇女乌黑的发髻。

(6)彩索:秋千索。

(7)趁燕:追上飞燕。这句写荡秋千。

(8)趁:追逐、追赶。

(9)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浓连莺啼声也听不见。

(10)困人天气: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气。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春情》这首词表现闺情,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从词意上看,此词当为暮春时所作,但其具体的创作年份未详。

拼音版

huànshā··chūnqíng

dàojiāoéwèichéngwèiyīngchūnmèngduōqíngzhāoláishì绿huánqīng

cǎisuǒshēnqīngchángchènyànhóngchuāngshuìzhòngwényīngkùnréntiānjìnqīngmí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