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跔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箠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丰臆细尾,皆中度程,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
《韩干画马赞》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杂赞小品,这篇散文是对韩干绘画作品的评述,内容高远有意趣。前段干练明洁的描述了画中四马的神姿妙态;后段展开联想,以马比人,使马更加气度非凡,并赞扬了一种热爱自然、超尘脱俗的生活态度。全文用字精炼,造句尤有特色,前段多用四字短句,后段变以杂言,整散相间,富于节奏美,堪称古代散体韵文的精品。
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1)奋鬣(2),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3),择所由济(4),跔蹐(5)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6)。
韩干所画的马有四匹:其中一匹在陆地上,头高高地昂起来,正摇动着鬃毛,好像在看什么东西似的,它顿顿脚,正高声地长鸣;其中一匹想要过河,马臀高高,马头在下,正在选择渡河的地方,正在小步徘徊而没渡成;其中二匹在水里面了,前面那匹马正在回头看,好像是在用鼻子说话,而后面那匹马却不应答,似乎想喝水而留步不走。
以为厩马(7)也,则前无羁络(8),后无箠策(9);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10),丰臆细尾(11),皆中度程(12),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13)。遂欲高举远引(14),友麋鹿而终天年(15),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16)。
如果把他们当作是饲养的马匹的话,可是它们前面没有马笼头罩住,后面没有皮鞭鞭打。如果把它们当作是野外的马匹的话,可是它们的眼睛有棱有角,耳朵竖得高高的,胸脯丰满,马尾细细的,都合乎良马的标准。这些马潇洒得像贤大夫,像贵公子,纷纷宽衣解带,脱下冠帽,靠近水流而在清洗帽带—那般的高超脱俗。它们真想要昂首傲世,眺望远方,和麋鹿为友而终享天年,又难以做到。它们就这样从容不迫,闲适自得,姑且到老、到死而无所追求。
(1)骧首:昂起头。
(2)奋鬣:耸起、摇动鬃毛。
(3)尻高首下:马屁股撅起,头低向水面,尻,臀部。
(4)择所由济:选择渡河的地方。济:渡河。
(5)跔蹐:徘徊迂回。
(6)留行:停止前进。
(7)厩马:养在厩中供役使的马。厩,马棚。
(8)羁络:马笼头。
(9)箠策:马鞭。
(10)隅目耸耳:谓眼睛棱角分明,双耳挺立。隅目,眼眶棱角分明。一说斜着眼睛看。
(11)丰臆细尾:言丰满的胸脯,细长的尾巴。
(12)皆中度程:全符合良马的标准。度程,尺度,标准。
(13)临水而濯缨:表明行为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zhuó)缨,洗涤帽带。
(14)高举远引:高飞远走。
(15)友麋鹿而终天年:与麋鹿为友,享尽自然的寿命。意即回归自然。
(16)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语出《史记·孔子世家》:“优哉游哉,维以卒岁。”优哉游哉,悠闲的样子。无营,无所求。营,经营、追求。
韩干,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宫廷画家,工于画马。《韩干画马赞》是苏轼为韩干所画骏马写的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