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新鹅映柳,茂苑锁、东风初掣。馆娃旧游,罗襦香未灭。玉夜花节。记向留连处,看街临晚,放小帘低揭。星河潋艳春云热。笑靥欹梅,仙衣舞缬。澄澄素娥宫阙。醉西楼十二,铜漏催彻。
红消翠歇。叹霜簪练发。过眠年光,旧情尽别。泥深厌听啼鴂。恨愁霏润沁,陌头尘袜。青鸾杳、钿车音绝。却因甚、不把欢期,付与少年华月?残梅瘦、飞趁风雪。向夜永,更说长安梦,灯花正结。
《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节序词。此词上片由一“记”字领起,重在描述对旧时夜景的美好追忆;下片触景伤情,抒写作者对旧时爱人的追忆。元宵节遇风雨、心情与常年不同,于是全篇沉浸于过往节日生活的回忆之中,悔恨之情蓦然袭上心头。娓娓道来,涟漪层生,但始终未着一实笔,皆容读者自得之。
渐新鹅(5)映柳,茂苑(6)锁、东风(7)初掣(8)。馆娃(9)旧游,罗襦(10)香未灭(11)。玉夜花节(12)。记向留连处,看街临晚,放小帘低揭。星河(13)潋艳春云热(15)。笑靥欹梅(16),仙衣舞缬(17)。澄澄素娥(18)宫阙。醉西楼十二,铜漏(20)催彻。
元宵日早春天气,花园中的东风开始吹拂,柳枝上已经吐出了鹅黄色的嫩芽。这里(指吴门)曾经是吴国的西施游览过的地方,至今仿佛还能在此闻到她遗留下来的衣衫香。记得在过去每到元宵节、花朝节,吴门大街上布置得花团锦簇,到处都叫人留连忘返。一到节日的夜晚,妇女们为观赏街市中的盛况,都将临街楼窗前的竹帘子偷偷地揭点起来,这样就能将街上景致看得更清楚些。如果元夕夜碰到晴天,天河中的星星就能连缀成片,加上春气已暖,到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节,所以最快活的就要数那些年青女子了。她们笑容满面,头上斜插梅枝,身穿着飘飘欲仙的舞衣,舞将起来,一定会看得人眼花缭乱。明亮的圆月高挂在空中,我在西楼饮酒度节,恰似置身于仙境中一般。可惜的是欢乐恨夜短,漏声催促之中,一次难忘的元宵夜也终于过去了。
红消翠歇。叹霜簪练发。过眠年光,旧情尽别。泥深厌听啼鴂(21)。恨愁霏润沁,陌头尘袜(22)。青鸾(23)杳(25)、钿车(24)音绝。却因甚、不把欢期,付与少年华月?残梅瘦、飞趁(26)风雪。向(27)夜永(28),更说长安梦,灯花正结。
今夜(元夕)风雨,使红茶花被吹打得花凋叶落,触景伤情,感叹年华消逝,旧日的恩恩怨怨都与我告别了。如今惟剩下我这位孤独的白发人,再没有红粉佳人前来陪伴我饮酒作乐了。风雨泥泞,引得我心烦意乱,对雨中杜鹃的啼声也倍感讨厌。室外的霏霏细雨,将我困守在家中,所以搞得我怨天恨地。想到即使是勉强去郊外踏青,恐怕那郊外泥泞的道路也将会沾污了鞋袜。我所喜欢的女子,她的倩影已经从镜中消失,她所乘坐的钿车也不再来到这儿。为什么我不趁着从前年青时候,好好地把握住两人美好的爱情生活呢?春天已经来临,梅花也将随着风雨而纷纷凋零,愈显清瘦。我在这元宵长夜,听着噼啪作响的灯花,且回忆、叙说那些当年的都市梦吧。
(1)六丑:词牌名,系周邦彦自创“中吕调”曲,调见《片玉词》。据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此比之”。双调,一百四十字,上片十四句八仄韵,下片十三句九仄韵。
(2)壬寅岁:即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
(3)吴门:古代江苏吴县一带之别称。吴县为春秋时之吴都,故称(即今之苏州)。
(4)元夕:上元之夜,即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5)鹅:鹅黄色。
(6)茂苑:花木茂盛的苑囿。代指吴门,即苏州。左思《吴都赋》:“带朝夕之潜池,佩长洲之茂苑。”后即以“长洲”“茂苑”作为苏州的别称。
(7)东风:即春风。
(8)掣:拽、拉,这里形容风吹。
(9)馆娃:指吴王夫差为美女西施建造的馆娃宫,在苏州灵岩山。此处代指西施,吴门系西施旧游之地,其罗襦之香仿佛至今犹存。
(10)襦:短衣。
(11)未灭:恍惚记忆的意思。
(12)玉夜花节: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13)星河:天河,银河。
(14)潋滟:水波流动的样子。
(15)春云热:引用李贺《蝴蝶飞》:“杨花扑帐春云热。”
(16)欹梅:指梅花妆。《太平御览》卷三○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元夕以梅花妆(即梅额)出游,当是宋时习俗。《玉楼春·京市舞女》云:“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有人认为这是描绘元夕舞女之词,与本词可互证。
(17)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18)素娥:指月亮。
(19)十二楼:神仙之所居。《汉书·郊祀志下》:“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名曰迎年。”注:“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20)铜漏:指古计时之刻漏,铜制。
(21)啼鴂:啼叫的杜鹃。鴂:鸟名。即鶗(tí)鴂、鹈鴂、子规、杜鹃。一说伯劳,初夏时昼夜鸣叫。又说这种鸟鸣叫时,天气转凉。
(22)尘袜:即罗袜生尘。
(23)青鸾:传说中的神鸟,羽多赤色者称凤,羽多青色者称鸾或青鸾。《拾遗记·蓬莱山》:“有浮筠之籁,叶青茎紫,子大如珠,有青鸾集其上。”
(24)钿车:用金花装饰的车子。为古代贵族妇女所乘之车。
(25)杳:一本作“香”。
(26)趁:追随之意。
(27)向:一本作“丙”。
(28)夜永:夜长、长夜。永,一本作“阑”,一本作“来”。
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吴文英于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壬辰,在苏州为仓台幕僚,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吴文英此时四十三岁,在苏州作此词。此词中有“馆娃旧游”“过眼年光”等句,皆重来之辞,大约居苏十余年中,也因事一度去他处。词人行踪不详,亦只得其大略情况。吴文英是婉约词最后的一位大家,也是宋词都市文学风景描绘的结穴者。吴文英的都市文学风景词与那些艳情词一样,色彩艳丽,描绘细密,章法结构回环曲折,而“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亡国象征意义更加突出和明显。《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此词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