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怨

张籍 〔唐代〕 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征妇怨》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借一个征妇不幸遭遇的内心怨叹,反映出当时边患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祸。诗的前四句点明事件,概括而又具体,展现出一幅“城下招魂葬”的悲惨图景;后四句选取征妇作为典型,写她的内心活动,反映其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悲苦心境,比喻新颖,凄恻感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1)辽水上。

九月里北边匈奴杀死汉军将领,皇家全军覆没在辽河边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2)

离家万里无人收尸回送,家里都在城上招魂安葬。

妇人依倚(3)子与夫,同居(4)贫贱心亦舒。

妇人一生依仗的就是儿子和丈夫,同在一起就是贫贱心里也满足。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5)

丈夫已战死,儿子还在腹中,我虽然活着实已同白日点的蜡烛。

注释

(1)没:覆没、被消灭。辽水,即今东北辽河,于辽宁营口东南入海。

(2)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3)依倚:依赖、依靠。

(4)同居: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5)昼烛:白天的蜡烛,意为黯淡无光,没用处。

创作背景

唐代中后期,契丹大举入侵,唐代军队在辽河之战中全军覆没,给千万家庭带来了深重灾难。诗人在整个社会惨景基础上,创作了《征妇怨》这首诗,拈出一个“征妇”典型,因丈夫战死发出的悲痛的怨声。来控诉战乱带给人们的灾难。

拼音版

zhēngyuàn

jiǔyuèxiōngshābiānjiānghànjūnquánliáoshuǐshàng

wànrénshōubáijiājiāchéngxiàzhāohúnzàng

réntóngpínjiànxīnshū

zhànchǎngzàiqièshēnsuīcúnzhòuzhú

作者简介

张籍

张籍

中唐诗人

张籍(766—830),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