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臣工

诗经 〔先秦〕 诗经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周颂·臣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王耕种藉田并劝诫农官的农事诗。全诗一章十五句,前四句周王训勉群臣勤谨工作,研究调度执行已经颁赐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成法;五到八句是周王告诫农官(保介)暮春时节要赶紧筹划如何在麦收后整治各类田地;九到十二句是周王祈求上帝赐予丰年,希望麦子茂盛,能获得丰收;最后三句是命令农人们做好收割的准备。全诗脉络清楚,诗义明晰。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嗟嗟(2)臣工(3)敬尔(4)在公(5)。王(6)(7),来(8)(9)

群臣百官听我说,应当谨慎做公务。君王赐与你成法,需要研究再调度。

嗟嗟保介(10),维(11)之春,亦(12)(13)?如何新畬(14)

农官你们也听令,正是暮春的节令,有何要求说来听,新田旧田如何种。

(15)(16)来牟(17),将受厥明(18)明昭(19)上帝,迄用(20)康年(21)

今年麦子长势好,秋天将有好收成。光明无比的上帝,赐我丰收好年景。

命我众人(22)(23)(24)镈,奄观(26)铚艾(27)

下令那些农夫们:备好锄铲等农具,同看收割的情景!

注释

(1)周颂:《诗经》中“颂”部分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颂是祭祀宗庙的乐歌,不仅配乐,而且还有舞蹈。周颂部分今存三十一篇。

(2)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嗟:发语语气词,

(3)臣工:群臣百官。

(4)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

(5)在公:为公家工作。

(6)厘:通“赉(lài)”,赐。

(7)成:指成法。

(8)咨:询问、商量。

(9)茹:调度。

(10)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

(11)莫: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12)又:有。

(13)求:需求。

(14)新畬: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畬。

(15)於:叹词,相当于“啊”。

(16)皇:美盛。

(17)来牟:麦子。

(18)厥明:厥,其,指代将熟之麦;明,成,刘瑾《诗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19)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20)迄用:终于。

(21)康年:丰年。

(22)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23)庤:储备。

(24)钱: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

(25)鎛: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

(26)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

(27)铚艾:铚(zhì),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yì),“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创作背景

《周颂》是宗庙祭祀乐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其中有十篇编为一卷,以这篇《臣工》为首,标明为《臣工之什》。这一篇和另几篇是农事诗(或与农副业生产有关的诗)。这篇诗传说是周成王时代的作品。从诗的文本来看,确是周王的口气。

周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依靠在当时处于先进地位的农业而兴国,建立王朝之后,进一步采取解放生产力和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之作为基本国策。周朝制度,周王直接拥有大片土地,由农奴耕种,称为“藉田”。每年春季,周王率群臣百官亲耕藉田,举行所谓“藉田礼”,表示以身作则。“藉田礼”中也祈祷神明,演唱乐歌。

此诗产生的具体环境,历来解说很不一致。有人说是“藉田礼”之歌,驳者以为诗中所指暮春麦熟,不是“藉田礼”举行的春耕时节;有人说是“庙祭”之歌,驳者以为诗中并无祭事;有人说是庙祭后周王对助祭诸侯说的话,驳者以为诗中明明是对臣工的训勉。诸家成篇累牍的解说,颇多分歧。有的学者只说这是“赞颂周王省耕、劳群臣、祈丰年的乐歌”(袁梅《诗经译注》)。

拼音版

zhōusòng··chéngōng

jiējiēchéngōngjìngěrzàigōngwánglàiěrchéngláilái

jiējiēbǎojièwéizhīchūnyòuqiúxīn

huángláimóujiāngshòujuémíngmíngzhāoshàngyòngkāngnián

mìngzhòngrénzhìnǎijiǎnyǎnguānzhì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