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胡人歌

崔颢 〔唐代〕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雁门胡人歌》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生动形象描写了和平给少数民族人民带来的安乐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凝重的反战主题。全诗格律严整,诗境雄浑壮阔,笔力跌宕生姿,体现了清峻的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高山代郡(1)东接(2)雁门(3)胡人(4)家近边。

雁门郡东接古代燕国,郡内高山峻岭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边境附近。

解放(5)胡鹰(6)塞鸟(7),能(8)代马(9)猎秋田(10)

你看,一个胡人解开猎鹰脚上的绳索,让它飞出去追捕鸟雀,自己则骑着当地产的骏马驰骋在辽阔的秋原上,四处游猎。

山头野火(11)寒多烧,(12)里孤峰湿作烟。

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

闻道辽西(13)斗战(14),时时醉向酒家眠。

看到山头的烟火,胡人误作是狼烟而紧张起来,但接着听说辽西并没有战事,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

注释

(1)代郡:雁门郡。

(2)燕:古代燕国,在今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处东方,故称“东接燕”。

(3)雁门:雁门郡。汉朝时期代州为雁门郡。

(4)胡人:古代对北方与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

(5)解放:解开束缚的绳子,放飞之。

(6)胡鹰:胡人饲养的鹰。

(7)塞鸟:边塞的鸟。

(8)将:驾御。

(9)代马:指古代漠北产的骏马。

(10)猎秋田:狩猎于秋天的田野。

(11)野火:山野中焚烧杂草的火。

(12)雨:一本作“雾”。

(13)辽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东北、辽宁西部一带。辽:一作“关”。

(14)斗战:战斗、战争。

创作背景

崔颢生活的年代正值盛唐,这时期汉、胡之间发生过若干次的战争,但总的说来民族和好的关系是主要的,战争只是插曲,加上作者自有反战思想,《雁门胡人歌》这首诗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拼音版

yànménrén

gāoshāndàijùndōngjiēyànyànménrénjiājìnbiān

jiěfàngyīngzhúsàiniǎonéngjiāngdàilièqiūtián

shāntóuhuǒhánduōshāofēngshī湿zuòyān

wéndàoliáo西dòuzhànshíshízuìxiàngjiǔjiāmián

作者简介

崔颢

崔颢

唐代著名诗人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开元(713年—741年)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年—756年)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