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杯·鹜落霜洲

柳永 〔宋代〕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倾杯·鹜落霜洲》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词人工巧地描画出了一幅有声有色、声色并茂的秋色图;下片写词人对别后佳人的无限思恋,又因“水遥山远”既不能通信更不能相见,于是离愁万绪,无限悲伤,以致身心俱损、憔悴不堪!整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起伏跌宕,把离情别苦渲染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落霜洲,雁横烟渚(2),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3)夜泊,宿苇村山驿(4)。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5),闲岸草、切切蛩(6)吟如织。

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图。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何人迎风站在月光下?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7)。想绣阁深沉,争知(8)憔悴(9),天涯行客。楚峡(10)云归,高阳(11)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12)。空目断(13)、远峰凝碧。

只为思恋。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注释

(1)鹜:野鸭。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烟渚:雾气笼罩的水中小洲。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小楫:小船。楫,船桨,此处代指船。

(4)苇村山驿:指僻野的村驿。苇、山为互文,指僻野。

(5)离愁万绪:离愁别绪千般万种。

(6)切切蛩:切切:拟声词,蟋蟀的鸣叫声。蛩(qióng):蝗虫、蟋蟀的别名。

(7)鳞翼:鱼雁,古人以为鱼雁能为人传递书信。

(8)争知:怎知。

(9)损:表程度,意为极。

(10)楚峡:巫峡。

(11)高阳:指“高阳酒徒”。《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陈留高阳人,沛公领兵过陈留,郦食其到军门求见。沛公见说其人状类大儒,使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后用以指代酒徒。

(12)京国:京城。

(13)目断:望尽,望到看不见为止。

创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中举前为求取功名、维持生计,四处干谒漫游,中举后又为官务公事奔走在外,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这首《倾杯》就是其中之一。观词中内容,应为柳永远游之后返程途中所作。

拼音版

qīngbēi··luòshuāngzhōu

luòshuāngzhōuyànhéngyānzhǔfēnmínghuàchūqiūzhàxiēxiǎojiǎn宿wěicūnshān驿rényuèxiàlínfēngchùshēngqiāngchóuwànxiánàncǎoqièqièqióngyínzhī

wéifāngróngbiéhòushuǐyáoshānyuǎnpínglínxiǎngxiùshēnchénzhēngzhīcǎocuìsǔntiānxíngchǔxiáyúnguīgāoyángrénsànkuángzōngwàngjīngguókōngduànyuǎnfēngníng

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以及失意文人羁旅行役的生活等题材为主,语多俚俗,尤善铺叙形容,曲尽其妙。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有《乐章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